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德仁院士揭秘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德仁院士揭秘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9612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30121
3.
https://politics.gmw.cn/2024-06/24/content_37397466.htm
4.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2-31/doc-ineciimx3835398.shtml
5.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5505666-500005518290
6.
https://www.mytaizhou.net/folder114/folder44/folder51/2024-06-24/714505.html
7.
https://cn.wicinternet.org/2024-08/22/content_37516018.htm
8.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9/t20240905_5775937.shtml
9.
https://manage.gsei.com.cn/html/1654/2024-09-26/content-542989.html

近日,“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两院院士、著名测绘专家李德仁讲述了他参与数字敦煌项目的幕后故事。通过先进的文物扫描和3D打印技术,敦煌莫高窟得以在数字空间永存,让全球观众都能欣赏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李德仁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未来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科研和探索,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01

从测绘大师到数字敦煌的领路人

李德仁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的开创者之一。他攻克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研制我国遥感卫星高精度数据地面处理系统,实现了我国自主可控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引领了航空与地面测绘遥感的重大变革。

2007年,受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之邀,李德仁和同为武汉大学测绘专家的妻子朱宜萱一起赴敦煌考察。看着敦煌石窟内曾经鲜艳的色彩、泥塑的纹理在时光中慢慢暗淡,他们颇为心痛,“我们希望利用科技,使洞窟艺术超越时空,让敦煌在数字中活起来。”朱宜萱说。

02

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三维重建

李德仁夫妇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设计方案逐渐清晰:运用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三维数字重建,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立体敦煌,“当我们点击电脑上的‘敦煌’时,能从任意视点观察到现实中肉眼难以看到的细节。”李德仁说。

在武汉大学10余名研究人员协力扫清了三维数字重建的技术障碍后,李德仁又提出了“空地融合、室内外一体化”数据采集的方案,“不只是莫高窟,敦煌的数据都应采集记录,这样才能为文物保护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研究人员借来运输机,载着激光扫描仪进行了大范围航测,同时利用地面激光、近景摄影测量仪器,对洞窟崖壁、古建筑等进行了全方位测量,莫高窟的空中、中距、近距和微距数据全部获得。

03

创新管理模式,破解文保难题

数字敦煌工程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还带来了管理模式的创新。敦煌研究院建立了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系统,依靠在窟区范围内投放的600多个不同类型传感器,实现了莫高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崖体、展陈和游客承载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交互分析。

“洞窟是单面透风结构,空气交换量低。进入洞窟的游客过多时,窟内二氧化碳含量及温湿度会发生变化,对洞窟环境和文物造成冲击。”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监测中心副主任张正模说,这套系统可以及时预警潜在风险,调整不同时段进窟客流量,还为开展预防性保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04

未来展望:元宇宙里的敦煌

李德仁表示,未来数字敦煌将与人工智能、元宇宙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个虚拟的敦煌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无损的科研活动,游客也可以进行沉浸式的参观体验,真正实现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的双赢。”

截至2020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节目,访问量超千万人次,覆盖全球78个国家。敦煌研究院完成220个洞窟的数据采集、156个整窟图像加工及143个空间结构重建。

数字敦煌工程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还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敦煌艺术,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成功典范。正如李德仁所说:“科学要为祖国服务,中国的数字地图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掌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