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情往来“四不借”:借钱借车伤感情?
现代人情往来“四不借”:借钱借车伤感情?
俗话说:“东西四不借,借了家败亡。”在古代,这四样东西指的是婴儿床、杀猪刀、拐杖和药罐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情往来中的“四不借”原则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当今社会,借钱、借车、身份证和银行卡的外借,成为了新的“四不借”,这些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导致感情破裂,甚至触犯法律。
借钱伤感情,如何处理才不伤钱
借钱是人情往来中最常见也最敏感的问题。俗话说“谈钱伤感情”,但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仅会伤感情,还会伤钱。因此,如果朋友向你借钱,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不伤感情也不伤钱呢?
首先,一定要让借款人写书面借条,并且夫妻双方都要签字。这不仅是对出借人的保护,也是对借款人的约束。借条上要写明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息约定等关键信息。如果借款金额较大,最好能提供担保,并明确担保方式。同时,出借人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面子借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钱款,更不要用信用卡、信用贷、网贷的钱进行出借。
其次,如果出借的是现金,一定要保留好取款凭条,并在借条上注明是现金交付。交付现金时最好能录音录像,以备后续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如果借款有利息,一定要在借条上写明,即使借款方不要利息,也可以写上有利息不要,这和没有利息是两个概念。另外,利息一定不要高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利息即LPR的四倍,超过部分是无效的。
最后,作为借款人,一定要按照约定时间还款。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还款,一定要提前告知出借人,说明情况,并定期汇报自己的情况,不要失联。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只有诚信才能维护长久的友谊。
借车有风险,安全驾驶需谨慎
除了借钱,借车也是现代人情往来中常见的问题。然而,借车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如果将车辆借给他人使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主也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
此外,借车还可能导致家庭矛盾。例如,如果车主的配偶不同意借车,而车主未经同意擅自将车辆借出,可能会引发家庭纠纷。因此,在考虑借车时,一定要谨慎,不仅要考虑对方的需求,还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意见。
身份证、银行卡外借风险大,法律红线不能碰
身份证和银行卡是个人重要的证件和财产工具,外借存在重大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是违法行为,可能被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会被没收。如果身份证被他人用于不法活动,如开设银行账户、申请信用卡、手机卡注册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身份证所有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面临被诉讼的风险。
银行卡外借的风险更大。如果将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可能构成洗钱罪、诈骗罪、绑架罪、敲诈勒索罪、隐瞒掩饰非法所得罪的共犯。特别是失信人员借用他人身份证办卡,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涉嫌转移财产,可能被追究拒不执行判决罪。
拒绝的艺术:既不得罪人,又能妥善处理
面对他人的借钱请求,如果不想借或者无法借,应该如何婉拒呢?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建议:
示弱:可以说自己最近也遇到了经济困难,需要钱周转,委婉地表示自己也做不了主,需要找家人商量。
转移话题: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也需要用钱的意思,比如可以说“最近也在考虑买车,一直在攒钱”。
反客为主:提出一些合理的条件,比如要求签借条、约定利息和还款日期等,让对方知难而退。
总之,现代人情往来中的“四不借”原则,既是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智慧。在处理这些敏感问题时,既要讲情谊,更要讲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既不伤感情,也不伤钱,维护长久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