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非遗版春晚:西湖绸伞与精微绣团扇的匠心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非遗版春晚:西湖绸伞与精微绣团扇的匠心之美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2A04PPF00
2.
https://zj.cnr.cn/zjyw/20250130/t20250130_527057751.s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2A0957800
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02/doc-ineiaxkv8402335.shtml
5.
https://business.cctv.com/2025/01/06/ARTIbm8gFJ9vNoa00ZM2nIR8250106.shtml
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62342
7.
https://news.cctv.com/2025/02/02/ARTIMuBKFfpvo36I9XdvNeY1250202.shtml
8.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5/01-29/10361527.shtml
9.
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5-01/30/content_8851579.htm

2025年央视春晚以“非遗版春节”为主题,首次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晚会节目,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其中,被誉为“西湖之花”的西湖绸伞和精妙绝伦的无锡精微绣团扇,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春晚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1

西湖绸伞: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

在春晚小品《借伞》中,演员叶童和赵雅芝手中所持的西湖绸伞,将观众再次“带回”到西湖畔的烟雨蒙蒙中。这把伞来自杭州余杭区的一个美丽乡村,出自西湖绸伞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之手。

西湖绸伞也被称为“西湖之花”。2008年,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的奇巧设计,将伞骨一分为二,绸面夹于篾青与篾黄之间,撑开能见缤纷多彩的伞面,而收拢,伞面内藏还原成最初那一节竹筒的样子。

宋志明所在的西湖绸伞工坊选址在余杭黄湖镇青山村。他说,这个美丽的乡村给西湖绸伞技艺的传承和传播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而由于黄湖盛产竹,竹资源丰富,西湖绸伞所需要的淡竹都在这里可以找到。“我们和竹农是定点采购,每年都会去竹林里挑选适合西湖绸伞用的淡竹。”

除了资源丰富,青山村文艺人才集聚的良好态势也给西湖绸伞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支持。近年,黄湖镇为建好未来乡村,招引了一大批设计师、摄影师、插画师等人才落地青山村。这些新村民的落户,引起了奇妙反应——新老村民代表及在地文艺人才一同开展议事协商,共同确定了“传统之上的未来”这一艺术乡建的理念,并用这一理念引领未来乡村建设。

“西湖绸伞工坊是青山民艺社的一员。在青山民艺社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能接触到众多文艺人才、文艺乡贤、手工艺人等各方人士,大家能够凝心聚力,去进行各种跨界合作,让传统的非遗技艺有了融入现代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宋志明表示。

他透露,“这次春晚的西湖绸伞定制,我们就是发动了青山村西湖绸伞技艺培训班第一期的优秀学员,和我们一起组成项目组,从前期的方案讨论、到最终的制作,共同来完成,因此才有了在春晚舞台上精彩的亮相。”

说到西湖绸伞今后的发展,宋志明坦言,“扎根在乡村,发展在乡村,共富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发挥西湖绸伞的艺术价值、场景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去更多的连接,更多的合作,先扎实地守正,再积极地创新,相信在青山村这片土地上,西湖绸伞可以持续发展,越来越好。”

02

无锡精微绣团扇:一根线劈成三十几份的精细工艺

在春晚无锡分会场的节目中,主持人王音棋手中的一把刺绣团扇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这把团扇由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为春晚特别定制,是一件精美的双面精微绣作品。

团扇寓意团团圆圆。这把团扇的扇面取材于吴冠中的代表油画作品《怀乡》。吴冠中是无锡宜兴人,这幅画是他对家乡江南的深情感怀。“通过春晚无锡分会场展示无锡精微绣,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赵红育告诉记者,最近她和工作室绣娘加班加点赶制春晚元素作品。

“主持人手里的这把团扇,从图稿、设计到刺绣,要十几天时间,非常赶。”赵红育表示,为了更好地还原油画作品的笔法笔意,绣制过程中,用到了平绣、小乱针绣、虚实针等很多绣法,不仅用了十几种颜色,而且用线也很细,最细的一根线劈成三十几份,才得以绣出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春意盎然的感觉。

“这把团扇极具代表性,可谓最江南、最无锡!”赵红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吴冠中是无锡宜兴人,这幅画表现的是江南水乡,无锡精微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小小团扇里,展现的是江南的小桥流水和宁静美好,背后是江南绣娘的蕙质兰心和心灵手巧,也反映出江南地区的物质富足与审美情趣。”

赵红育还向记者透露,此次春晚无锡分会场活动节目组共向她定制了5把扇子,具体会在哪些节目和环节里出现她也很期待,也欢迎观众朋友们在除夕夜的春晚舞台上寻找!

03

非遗元素点亮春晚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2025年央视春晚通过将多种艺术形式与非遗元素结合,不仅美化了舞台,还深化了文化内涵。这场春晚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文化的熏陶,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团结力量。

正如非遗“年轻新匠人”雁鸿所说:“让传统活在当下,让非遗焕发新生,非遗需要被看见,匠心值得被铭记。”通过春晚这个大舞台,越来越多的非遗元素被大众所熟知,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的展现。让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