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朋友借钱,这些坑你得避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朋友借钱,这些坑你得避开!

引用
澎湃
14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79989
2.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4-02-22/doc-inaiwaat9262577.shtml
3.
http://www.legaldaily.com.cn/Village_ruled_by_law/content/2024-09/13/content_9054908.html
4.
https://gxfy.gx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04/id/7895931.shtml
5.
https://tsangslaw.com/zh-hans/%E6%9C%8D%E5%8A%A1/%E5%AE%B6%E5%BA%AD%E6%B3%95%E5%BE%8B%E9%A1%BE%E9%97%AE/%E4%B8%AA%E4%BA%BA%E8%B4%B7%E6%AC%BE%E5%8D%8F%E8%AE%AE/
6.
https://aaalegal.com/zh-hans/%E5%A6%82%E4%BD%95%E7%A1%AE%E4%BF%9D%E6%B0%91%E9%97%B4%E5%80%9F%E8%B4%B7%E7%9A%84%E6%B3%95%E5%BE%8B%E4%BF%9D%E9%9A%9C%EF%BC%9A%E5%80%9F%E6%8D%AE%E6%92%B0%E5%86%99%E8%A6%81%E7%82%B9/
7.
http://www.phjd365.com/lawStatement
8.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2/id/7807689.shtml
9.
https://hualianlaw.com/sys-nd/482.html
10.
https://sh.12348.gov.cn/sites/12348/news-detail.jsp?entityid=578634b024834221b6f55df6cfa25ba3&category=lpa.JudicialCase
11.
http://scxjlawyer.com/?list_12/11.html
12.
https://lhzy.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6130
13.
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306/202404/content_6947720.html
14.
https://laws.cdwzseo.com/law/126704.html

朋友间借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一个真实的案例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点。

01

从一个诈骗案说起

2020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韩某以"借钱给报酬、筹办幼儿园缺资金、创业项目资金出现缺口"等虚假理由,多次向好友侯某借款,累计骗取420万余元。直到侯某察觉被骗报案后,韩某才被绳之以法,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10万元。

这个案例揭示了朋友间借钱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诈骗。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在借钱给朋友时,需要格外谨慎,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02

借款合同必不可少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侯某让韩某写了借条,但由于缺乏其他证据,还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说明,仅有一张借条是不够的,一份规范的借款合同才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关键。

借款合同应包含以下要素:

  • 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等)
  • 借款金额和用途
  • 借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 利息约定
  • 违约责任
  • 双方签字和日期
03

保留证据至关重要

除了签订借款合同,保留相关证据同样重要。例如,通过银行转账或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借款,可以留下清晰的交易记录;如果现金交付,应要求借款人出具收条,并有证人在场。

04

这些情况下的借款合同无效

并不是所有的借款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以下几种情况,借款合同就是无效的:

  1. 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比如,张某从银行贷款5万元后转借给刘某,这种行为不仅合同无效,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构成犯罪。

  2. 高利转贷:以牟利为目的,将从金融机构获取的信贷资金以高利率转贷给他人。

  3. 借款用于非法活动: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赌博、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仍提供借款。

  4. 违背公序良俗:如因不正当男女关系而出具的借条等。

05

实用建议

  1. 谨慎出借:在决定借钱前,要充分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2. 规范操作:即使是亲朋好友,也要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

  3. 保留证据: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借款,保留好相关凭证。

  4. 合法合规:确保借贷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不涉及高利贷或非法活动。

  5. 及时维权:一旦发现借款人有违约行为,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朋友间的借钱行为虽然常见,但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通过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保留相关证据、了解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记住,真正的友情不应该建立在金钱之上,理性对待借贷,才能让友谊长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