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新发现:甲骨文的秘密再揭秘!
殷墟新发现:甲骨文的秘密再揭秘!
2024年12月,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再次传来重大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带领的团队,在洹河北岸地区探明并确认了纵横交织的干道网络,构建起了大邑商洹河北岸地区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武官东地发现的一条纵向干道,其路沟长达1.6千米,是目前已发现的两端明确、长度最长的大邑商城市干道。路面上密集的车辙痕迹显示,每组车辙间距为1.2米,清晰地勾勒出商代都城的交通脉络。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商代城市规划的理解,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线索。专家表示,城垣结构、道路网络、池渠水系是大遗址聚落考古的关键要素,这些发现正在改变人们对都城格局的认识。
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科技创新正在为古老文字注入新的活力。2019年,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甲骨缀合研究。该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专门的甲骨缀合程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成功缀合了超过100组甲骨碎片。
据实验室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存世的甲骨碎片约有16万片,许多还散落在海外。通过AI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更高效地从海量碎片中寻找拼接线索,这对于破译甲骨文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近4000件套文物集中展出,其中3/4以上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新馆采用先进的展陈理念和技术手段,通过青铜器、陶器、甲骨、玉器等文物的全方位呈现,让观众得以一窥商文明的全貌。
新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集考古研究、文物修复、科技检测、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馆内设有精细考古实验室,未来观众将有机会近距离观看考古人员的工作过程。
随着殷墟博物馆新馆的落成,殷墟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也迈入了新阶段。作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馆与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展示体系。
殷墟遗址总保护范围达29.47平方公里,涉及安阳市3个区、66个村(社区)。为加强保护,当地建立了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组建了360余名文物安全守护人队伍。同时,安阳市正加快构建殷墟和甲骨文品牌体系,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让散落各地的甲骨文以科技形式“回归”。
这些新发现和新进展不仅展现了殷墟作为中国考古学摇篮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方面的持续努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关于殷墟和甲骨文的秘密被揭示,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