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三宝:谢家洋房、蒋宅与镇远楼
海州三宝:谢家洋房、蒋宅与镇远楼
海州古城,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见证了连云港从秦汉时期的开放商埠到现代港口城市的沧桑巨变。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海州三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感受它们背后的故事。
谢家洋房: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情
坐落在海州中大街66号的谢家洋房,是海州现存最著名的近代建筑之一。这栋建于1934年的洋房,由当地士绅谢希愚出资建造,荷兰设计师担纲设计,青岛工匠施工,是海州第一座近代化欧式建筑。
洋房坐北朝南,高7.5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采用了仿北欧民居的建筑风格。这座建筑不仅是海州近代化进程的见证,更承载着城市的发展记忆。这里曾是港口建港办事处,陇海铁路局港务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还安装了海州第一部公用电话,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
如今,谢家洋房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春节期间,《海州往事之谢家大院沉浸式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带领观众穿越回1935年的海州,感受那个时代的建筑美学与人文历史。
蒋宅:四百年沧桑的明代民居
在海州古城的一条古巷深处,隐藏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宅——蒋宅。这座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的宅院,是目前海州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宅,被誉为“海州第一民居”。
蒋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前井后园,中轴排门,门当户对。天井用碎石铺路,四周砌有三十余块巨大条石,东西堂屋各三间,砖瓦结构,对称金字大梁,屋顶覆盖青砖灰瓦。走廊亮脊横穿东西,廊内饰有木雕彩绘,屋檐下至门中心的木结构上,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古文字,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气息。
院内一棵百年的石榴树和一片金镶玉竹,为这座古宅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雅致。据记载,蒋宅的主人蒋国均曾是明末台湾水军总领,鼎盛时期,蒋宅占地达2000余平方米,房屋近百间,是海州名门望族的象征。
镇远楼:见证历史的古城门
镇远楼是海州古城内仅存的古城门,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城门高4米,内径3.15米,长10.38米,采用砖石结构,柱石高1.9米,上以砖砌作券形拱门。原为老城西门,明代扩建州城时改为钟鼓楼。
城门上的《重修钟鼓楼台记》碑,由明代知州王同所立,至今保存完好。1990年10月,海州区人民政府对镇远楼进行了重修,使其重现昔日风采。作为海州古城的重要地标,镇远楼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是海州人民精神寄托的象征。
这三处古建筑,如同三颗明珠,镶嵌在海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们不仅是海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探寻这座古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