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巴金:生活是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巴金:生活是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9%81%E6%98%9F/2683454
2.
https://m.sohu.com/a/853301850_121166668/?pvid=000115_3w_a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UCBLA90521AEIB.html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B%97/65255142
5.
https://c.m.163.com/news/a/JMGMUGNQ0530WJTO.html
6.
https://m.163.com/dy/article/JMGMUGNQ0530WJTO.html?spss=dy_author
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92E8BD0552WBS6.html
8.
https://news.gmw.cn/2024-05/17/content_37327143.htm
9.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435
10.
https://www.qidian.com/ask/tycurclurrhen
11.
https://lj.scu.edu.cn/info/1074/7166.htm

“生活是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中国社会生活是我学写作的学校。”这是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对自己文学道路的总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巴金的作品始终与他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从早期的《家》到晚年的《随想录》,无不渗透着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悟。

01

从亲身经历到文学创作

巴金的代表作《家》是其将个人经历融入创作的典范。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落故事。巴金自己就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就目睹了封建家庭的种种丑恶,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素材。

《家》中的许多场景和人物都有巴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的影子。比如小说中的觉慧,就是一个渴望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年轻人,这与巴金自己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开始反封建斗争的经历不无关系。巴金曾说:“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这种感同身受的创作体验,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02

自然景物与情感寄托

巴金不仅将社会生活融入作品,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他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他的散文《繁星》中,通过对星空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淡淡的离情。这篇创作于1927年的散文,记录了巴金赴法留学途中的所见所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星空的美丽,更寄托了巴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巴金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生活经历融入文学创作,使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03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巴金在《文学的作用》中明确指出:“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他认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严肃的作家都是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找寻材料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理解的反映,离开了生活总不会有好作品。

这种观点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家》中对封建家庭的批判,还是《憩园》中对新旧时代交替的思考,巴金的作品都深深植根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他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发现创作素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生活转化为文学。

04

真实描写触动人心

巴金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真实的追求。他强调“讲真话”的重要性,认为作家应该把真实的思想留给读者。在《随想录》中,他写道:“我要把我的真实的思想,还有我心里的话,遗留给我的读者。”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中。无论是《憩园》中对“新青年”困境的刻画,还是《家》中对封建家庭的揭露,巴金都力求真实地反映生活。他不回避社会的阴暗面,也不粉饰人物的缺点,而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使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巴金曾说:“作家经常把自己的亲身见闻写进作品里面,不一定每个人物都是他自己,但也不能说作品里就没有作者自己。”这种将生活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写作态度,使巴金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生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