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16工程遗址:揭秘那段神秘的军事历史
重庆816工程遗址:揭秘那段神秘的军事历史
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有一座隐藏在金子山深处的地下工程,它曾是中国最绝密的军事项目之一,代号“816”。这座被称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的地下核工程,见证了中国三线建设时期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
三线建设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紧张复杂的国际局势,党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所谓三线建设,是指将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作出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项目,816工程于1966年正式动工,旨在建设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
建设历程
816工程的选址极为讲究。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考察,专家们最终选择了群山环绕、地质稳定的白涛镇。这里不仅靠近乌江水源,而且所靠山体为坚固的花岗岩,是建设地下核工程的理想地点。
工程由解放军8342部队承建,这是一支专门为“两弹一星”建设“窝”的特种工程兵部队。从1966年到1984年,近18年的时间里,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官兵在深山中日夜奋战,开挖出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总建筑面积达10.4万平方米。如果将开挖出来的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筑起1500公里长。
严守秘密
6万人、36年、国家绝密工程,如何做到不失密?在816,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工程启动后,当即成为“军事禁区”,对外称“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还先后迁走了400多户居民。建设者们进厂第一课就是保密课。
选址白涛后,816所有对外联系,只有重庆4513信箱(816厂)和四川涪陵55信箱(8342工程兵部队)。参建者的家人不知道亲人到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一看地址,还以为是在大城市。数十年后,当他们来到这里时,才知道这些信箱的真实地址竟在距重庆火车站近200公里的山沟里。
“从小生活在涪陵,包括我的家人在内,始终不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直到解密。”景区讲解员邓小芳说。
按照保密要求,建设各单位分区施工,相互间也不准串岗,不准互相打听,建设者不清楚自己施工作业的最终目的,更没人私下打听。来自湖南的范氏兄弟,弟弟参加工程兵分到816工程,哥哥任816厂技术人员。因保密纪律,参与工程建设的兄弟俩竟然互不知道,三四年没见面。直到有一天,两人在白涛街上意外相遇,相拥而泣。
816是什么?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去干什么?不知道;家人有疑问,无可奉告——严守党和国家秘密的纪律意识,成为816工程6万名建设者和参与者的真实写照。
工程奇迹
816工程的洞体设计和施工建设获得了国家科学大会集体奖。整个工程可抵御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的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抗8级地震。主楼第9层中央控制室曾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设施设备的重要触点部分均用纯金制作,半个世纪过去了仍然光亮如初。
从绝密到开放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84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816工程停建。2002年,这一绝密工程终于向世界解密。2010年4月,101工号核反应堆主体部分作为旅游产品首次对外开放。
如今的816工程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将其比喻为深埋山间的和氏璧,并称其堪与三峡大坝争锋。曾有多位中科院院士在对洞体进行详细考察后评估,816军工洞体在世界上已解密的人工洞体中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如何参观
816地下核工程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以神秘的地下工程为特色。位于涪陵区白涛街道2公里处的816地下核军工洞体,集神奇、神秘、神圣于一体,是最具有特殊魅力和象征意义的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也堪称离我们最近的特殊红色旅游资源。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
门票:70元
购票方式:美团/携程等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先乘坐高铁或或者至涪陵,在涪陵乘车公交等至景区
自驾路线:重庆-石渝高速-银百高速-319国道-816地下核工程
816工程不仅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要遗产,更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发展历程,也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