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进行时:艺术设计新亮点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进行时:艺术设计新亮点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进行三期改造,作为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这里保留了原有的街道和院落布局。此次改造遵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思路,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下“绣花”功夫修复每一栋建筑,力求最大程度恢复呈现中华巴洛克建筑之美。目前,62栋历史和文物建筑已展开施工,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这一区域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改造进行时:重现百年风华
中华巴洛克街区的改造工程分为三期进行,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期。改造范围涵盖靖宇街、南二道街、南三道街等核心区域,涉及62栋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改造团队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细致的修复工作,力求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
改造工程不仅注重建筑外观的修复,更重视建筑内部结构的加固和功能的提升。例如,同义庆大楼在修复过程中,不仅恢复了原有的三层楼结构,还对内部空间进行了合理规划,使其既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又不失历史韵味。
建筑之美:中西合璧的典范
中华巴洛克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西合璧的风格。以同义庆大楼为例,这栋建筑的柱式和山花采用了西洋建筑风格,而墙面浮雕则运用了中式纹样。转角处两侧的爱奥尼柱头与中式鼓座式柱础相结合,中国传统蝙蝠和祥云图案在入口正上方的额枋中栩栩如生。再往上,两根装饰着中国结图案的单倚柱一直延伸至与拱券会合。在单倚柱和拱券包围的区域内,菊花浮雕将商号牌匾团团包围。
泰来仁大楼则是另一座代表作。这栋建筑在转角处几乎运用了所有“中华巴洛克”设计手法:两层高的转角科林斯柱式,使建筑显得十分气派;叠层式女儿墙中间有“三羊开泰”浮雕,两侧墙柱上装饰有新艺术符号元素,造型十分丰富。转角处二三层通高的店面牌匾,其两侧配以凤尾装饰浮雕,视觉冲击力很强,给人留下很深刻印象。
文化传承: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中华巴洛克街区不仅是建筑的集中展示,更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缩影。这里曾是哈尔滨最早的商业中心,见证了城市的繁荣发展。如今,通过改造,这里将再次成为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街区内的松光里书店、巴洛克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哈尔滨历史的机会。而老鼎丰、张包铺等百年老店的入驻,则让游客能够品尝到地道的哈尔滨美食。
游玩攻略:如何深度体验
想要深度体验中华巴洛克街区的魅力,建议从南三道街开始游览。这里集中了许多特色小店和拍照打卡的院落。特别推荐松光里书店,不仅环境优美,还能品尝到特色的冻梨汁。
南二道街则是美食的集中地,百年餐饮老街保留了一些巴洛克与中式结合的古老建筑。非常热闹,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老鼎丰的冰激凌蛋糕、张包铺的排骨包、桥根火锅的自助式体验都值得一试。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去红门御宴体验古风妆造和传统表演。
中华巴洛克街区的改造,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修复,更是一次文化复兴。它让这些承载着哈尔滨城市记忆的建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