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瀑:黄果树、壶口、雁荡山大龙湫、庐山三叠泉
中国四大名瀑:黄果树、壶口、雁荡山大龙湫、庐山三叠泉
中国四大名瀑,各具特色,黄果树瀑布以水势浩大著称,壶口瀑布以黄色瀑布闻名,雁荡山大龙湫以长度见长,庐山三叠泉则以三叠形态独特。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为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点型瀑布,瀑布后方有一长达134米的水帘洞拦腰横穿瀑布而过,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词是:“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一溪悬捣,万练飞空”,“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明末“天未才子”谢三秀写诗赞美黄果树瀑布:“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
清康熙年间曾任贵州巡抚的田雯,更是拿李白赞不绝口的庐山瀑布来说事,直接将庐山瀑布踩在脚下:“匡庐瀑布天下称奇绝,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银汉倒倾三迭而后下,玉龙饮涧万丈哪可探?”。清代诗人郑子尹用“九龙浴佛”、“五剑挂壁”、“美人乳花”、“神女佩带”来描述黄果树大瀑布,并赞美说:“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最大的不同,是这个瀑布不能抬头仰观,必须低头俯视:因为户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突然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在大河槽中套了一个小河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就形成了壶口瀑布。此处河床形如一把巨大的茶壶,收尽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壶口瀑布因此得名。
伴随瀑布出现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8大奇观,称之为: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这里是《黄河大合唱》山水交响乐的构思来源。明代人惠世扬的诗句“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但是壶口瀑布有一个弱点: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所以雨水季节不仅不是观赏佳期,而是属于必坑优先项。
雁荡山大龙湫
雁荡山大龙湫在雁荡三绝中,被公认为是独占鳌头。南宋楼钥有诗云:“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攻瑰集·大龙湫》)可见在宋代,大龙湫便已扬四海。
大龙湫的观赏价值有多大呢?古人甚至拔高到不游大龙湫,相当于白来世上走一遭的地步!这首诗是这样说的:“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
大龙湫是我国最长的单极瀑布,其落差为190余米,为中国瀑布之最,故有“天下第一瀑”之誉。大龙湫的水,来自上面的天然水塔,因为水积得太多,才流下来的。
雁荡山的瀑布,和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的风格迥然而异。它不是以宽大或者气势磅礴取胜,而是以其优美的姿态打动游人。大龙湫随着天气而变化,有时像银龙,有时像彩虹。盛夏季节,雷雨甫歇,大龙湫是一条奔腾不羁的白龙,从半天里探出身来,夭矫于空中,轰雷喷雪,吼声震天,百米之外,振聋发聩。冬日,大龙湫只撒出一斛龙宫珠玉,散散落落,有风吹过,这一斛珍珠就随风而去,上下飘荡,如遇艳阳高照,这项链似的瀑布就幻化成绚丽的彩虹,闪闪烁烁,明明灭灭。一冬少雨,过了立春还是雨少。大龙湫只剩下春日的慵态,如美女晨起,娇而无力,海棠春睡一般。那从连云嶂峰顶飘泻下来的水流,是丝不是布,是春风中的柳,那一种忽忽悠悠,晃晃荡荡,实在是让人难以描摹,难怪古人赞叹:“欲写龙湫难下笔。”
大龙湫是整个雁荡山景区人文景观最多的景点,在它的崖壁上,有“天下第一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处!龙湫潭的右侧有个“忘归亭”,取前人“忘归亭下忘归客,手弄潺湲坐碧苔”之意,意思是来到大龙湫就不想走了;亭柱对联,取的是夏日大龙湫的浩浩气势:“六龙卷海上霄汉,万马嘶风下雪域。”
大龙湫的岸边就能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凉爽,大龙湫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如果能住在这里,别提有多舒服了!它的舒服程度,超过了庐山三叠泉!
值得一提的是:气势磅礴的大龙湫,其顶背又是别有一番景象。《载敬堂集》载:“大龙湫之源流背景十分远阔雄丽,以崔巍险曲,游踪罕及。只观瀑凹而不畅目成瀑所经由,竟为憾事。”诗人陈志岁《登龙湫背》诗:“三十年长忆雁荡悬河落天半,今遂梯云穷水愿。谁劈千峰嶂欲围,谁陈万壑泉争泫。。。但见龙潭壁额贴,万均旋流作雪跌。”
庐山三叠泉
庐山三叠泉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瀑布分三叠,各异其趣,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它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
三叠泉的壮丽,曾引起当时已离任的朱熹的向往,请人将“三叠新泉”绘成一图,挂在堂上时时欣赏,以弥补他“未能一游其下,一快心目”的愿望。宋代诗人白玉蟾《三叠泉》诗云:“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寒入山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万古”。
三叠泉在古代道路异常艰难,很难到达,即使现代,坐缆车上下,也得走一大段陡峭的山路。总体来说,这四大名瀑,行走最艰难的就是庐山三叠泉,其次是黄果树大瀑布!另外两条几乎是平路,没啥难度。
一般中老年人,即使坐缆车,估计也很难到达三叠泉。因此,可以合理猜测:将庐山的三叠泉,剔除在四大名瀑之外的人,很可能是中老年人,因为他们很难到达三叠泉。
徐霞客曾这样描述到达三叠泉的艰难:
“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郁葱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于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前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乃循山冈,从北东转。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