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怀柔过个有“敛巧饭”的年!
来怀柔过个有“敛巧饭”的年!
正月十六,当第一缕晨光照进北京怀柔的深山,一场延续了200多年的民俗盛宴——“敛巧饭”,正在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悄然开场。这项始于清代嘉庆、光绪年间的传统活动,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在2022年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活动名单,成为京北深山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敛巧饭”的故事,要从一棵大青杨说起。相传当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在这棵大青杨下歇息,意外让最后一个太阳逃远。这个神话不仅为杨树底下村命名,更赋予了这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当地人眼中,“巧”是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别称,而“敛巧饭”则蕴含着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活动当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村里十二三岁的少女们组成的“敛饭队伍”。她们身着传统服饰,挎着篮子,手持木盆,挨家挨户地收取各家的粮食和菜蔬。这些食材被集中起来,由村中的妇女们在大锅里烹制。按照传统,饭做好后首先要进行“扬饭喂雀”仪式。村民们将饭粒撒向空中,口中念着吉祥的话语,感谢鸟雀带来的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敛巧饭”不仅是一顿简单的百家饭,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饭中特意加入顶针、针线、铜钱等物品,吃到的人会被认为获得巧艺和财运。饭后,村民们还会在村边的冰面上行走,称为“走百冰(病)”,寓意祛除百病。整个活动中,戏班唱戏、秧歌会表演等文艺活动穿插其间,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近年来,“敛巧饭”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今年的活动特别邀请了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与村民们一起制作“敛巧饭”,将科学精神融入传统民俗。活动现场还首次设置了皮影戏表演,用生动的方式讲述“敛巧饭”的故事。此外,主办方还推出了“敛巧饭预制菜”,让这份独特的味道可以被带回家,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份来自深山的美味。
今年的“敛巧饭”活动将于2月13日至2月16日举行,每日9:30至14:00,地点在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活动全程免费,但建议提前规划路线,避开高峰时段。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当地民宿还推出了凭票享受住宿优惠的政策,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体验怀柔的乡村生活。
“敛巧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份传承,一种文化,一个故事。它承载着怀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份来自深山的“巧”饭,无疑是一份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