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姐姐听你说”教你情感沟通
“哥哥姐姐听你说”教你情感沟通
近日,上海市虹口团区委组织了一场名为“哥哥姐姐听你说”的青少年服务队系列培训活动,特邀高级心理咨询师宋城锐为参与者讲解如何通过高效沟通与情感回应缓解青少年情绪危机。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创新视角。
专家解读:QPR危机干预技术
宋城锐老师在培训中重点介绍了QPR危机干预技术,这一方法围绕“质疑、劝导、转介”三大要素展开。他强调,建立高效的沟通与及时的情感回应对于缓解青少年情绪危机至关重要。心理健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系统性的方法与积极的关怀。
高效沟通的核心要素
在培训中,宋城锐指出,许多青少年习惯于使用逃避或压抑等防御机制,这会导致他们形成消极情绪模式,最终影响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倾听是最好的开始:当孩子与父母谈论问题时,父母应保持耐心,专注倾听,避免频繁打断或急于插话。通过倾听,父母不仅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的支持氛围。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青少年正处在寻求独立的阶段,他们渴望拥有个人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权利。父母如果过于干涉,往往会让孩子感到被束缚,甚至产生反感。因此,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关键。
使用正面的语言和沟通方式: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在面对父母批评时,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父母的沟通方式过于指责或命令式的表达,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从而疏远父母。
保持一致性与公平性:父母与青少年沟通时,常常会遇到挑战,尤其是在家庭规则和管教方式上。青少年往往会测试父母的底线,甚至尝试在规则中寻找漏洞。为了避免孩子感到困惑或利用矛盾,父母在沟通中需要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
青少年情绪危机的特点与干预
宋城锐还详细介绍了青少年情绪危机的特点和干预策略。他指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试图摆脱父母控制和监督,成为独立个体。这个时期的个体独立过程中具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特点,复杂的环境和敏感的内心世界让青少年陷入心理危机,尤其是创伤性心理危机的漩涡中。
创伤性心理危机干预具有以下特点:
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员借助专业的理论去干预,干预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恰当的技能、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帮助个体。
及时性: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鼻祖Caplan认为,在第三个阶段个体的求助动机最高,该阶段当事人最容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影响。但这个阶段也是容易发生偏差和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阶段。
过程性:创伤性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持续性改变的过程。干预者通过对个体的沟通和观察,判断其心理健康状态,了解需求和问题;安抚个体、建立安全的环境和情绪上支持;从信息上提供创伤后的常见反应和可能的后果。
可操作性:在创伤性心理危机干预中,干预者的功能在于协助青少年了解创伤事件的全部内容,协助他们制定解决问题的适当策略,并帮助他们将策略付诸行动。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参训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为未来更好的警社合作奠定了基础。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社工郑竹芸表示,通过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共建更加健康的社会环境,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支持体系中,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为年轻人创造一个积极的发展环境。虹口团区委的努力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继续推动类似活动,让更多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助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总之,解锁青少年的心灵密码,除了需要适当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我们给予的爱与支持。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声音,用耐心和理解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只要每个人都能为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