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退烧全攻略:从理论到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退烧全攻略:从理论到实践

引用
观点网
11
来源
1.
https://mappv5.caixin.com/m_topic_detail/1747.html?cxapp_topic=1747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7873206017783345066
3.
https://m.baidu.com/bh/m/detail/qr_12031869833929748120
4.
https://www.sohu.com/a/823678633_121956422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2A09LPW00
6.
https://www.hengyang.gov.cn/jdhy/zcjd/zjgd/20240228/i3264286.html
7.
https://www.guhejk.com/wordpress/?tag=%E4%B8%8A%E5%91%BC%E5%90%B8%E9%81%93%E6%84%9F%E6%9F%93
8.
https://www.womenshealthmag.com/tw/healthhealth/womenhealth/g41383286/fever/
9.
https://www.vghtc.gov.tw/UnitPage/RowViewDetail?WebRowsID=78b53364-b05e-40e6-9dbb-0104b29e4d7a&UnitID=268349df-a784-4ed4-8b9f-92cceb6f449f&CompanyID=e8e0488e-54a0-44bf-b10c-d029c423f6e7&UnitDefaultTemplate=1
10.
https://zyj.beijing.gov.cn/sy/whkp/202406/t20240603_3702656.html
11.
https://www.wj.gov.cn/html/czwj/2024/DAHOQFBB_0418/485606.html

发烧是人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无论是感冒、流感还是其他疾病,都可能伴随发热。在西医中,通常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控制体温。然而,在中医理论中,退烧不仅仅是降低体温,更重要的是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发热问题。

01

中医退烧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发热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里的“阳气”可以理解为人体的防御机制,而“邪气”则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以及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内因。

发热的类型多种多样,中医将其分为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不同类型。例如,表热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表现为发热恶寒;里热则多由内伤饮食或情志不畅引起,表现为高热不退。虚热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致,而实热则是由于邪气亢盛所致。

02

常用中药方剂

白虎汤

白虎汤是中医退烧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清解阳明气分的高热。其主要成分包括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适用于高热、大汗、口渴、脉洪大的情况。白虎汤的退烧效果显著,甚至有中医前辈将其与西药阿司匹林配合使用,形成“阿司匹林白虎汤”,中西药合用效果更佳。

紫雪散和安宫牛黄丸

对于伴有血分症状的高热,如出疹子、咳血或尿血等情况,紫雪散和安宫牛黄丸是常用的选择。这两种药物不仅具有退烧作用,还能清心开窍,适用于高热伴有神昏谵语的重症患者。

银翘散和桑菊饮

对于轻度发热,尤其是感冒初期的发热,银翘散和桑菊饮是较好的选择。这两种方剂主要针对风热感冒,能够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适用于体温在37-38度之间的患者。

03

非药物疗法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还有许多非药物疗法可以帮助退烧。

穴位按摩

  1. 天突穴:位于颈部,气管上方,喉结正下方。按摩此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咳嗽和发热,每次持续3分钟。

  2. 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的骨缝之间。按摩合谷穴可以帮助退烧,每次3-5分钟,适合发热初期使用。

  3. 天河水穴:位于小腿内侧,靠近踝关节处。推揉此穴位50-100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排毒功能,对退烧有积极效果。

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饮食有节”,在发热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推荐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白萝卜汤等,这些食物具有润燥解表的功效。

04

家庭护理建议

  1.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2. 补充水分: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多喝温水或淡盐水。

  3. 适当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过度劳累。

  4. 观察病情变化:如果体温持续高于39度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中医退烧方法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虽然中药方剂和非药物疗法在退烧方面效果显著,但使用时仍需谨慎,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适度的发热有助于杀灭病原体,因此在退烧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抑制体温,以免影响身体的自愈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