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村的“致富经”:中药材种植铺就乡村振兴路
白羊村的“致富经”:中药材种植铺就乡村振兴路
在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一个名为白羊村的小村庄,正以其独特的“致富经”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丘陵村庄,如今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其秘诀就在于发展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从食用菌到中药材:一次偶然的启发
白羊村的转变始于一次偶然的发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吕国飞,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邻近的仪征峰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食用菌效益可观,这让他萌生了发展高附加值农业的想法。
经过专家论证,吕国飞发现刘集镇的地理条件与全国最大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安徽亳州相似,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于是,他决定先试种白菊这一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品种。
白菊种植:从20亩到365亩的跨越
2023年,吕国飞带领村民开始了白菊种植的尝试。首批20亩白菊长势喜人,经采收烘干后形成菊花饮品,通过“刘住乡情”品牌推向市场,卖价达到了100元一斤,亩均净利润约5000元,是传统农业种植利润的5倍左右。
这一成功经验迅速在全镇推广。2024年,刘集镇在夏窑村、白羊村等13个村平整365亩土地,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白芷。预计今年10月份收获时,白芷亩产约500公斤,每公斤市价30元,能实现销售额约547.5万元,净收益约255.5万元,村均增收不低于19.6万元。
13个村抱团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按照当前的长势和市场价格,各村中药材种植项目预估产值将达到600万元左右,净利润约300万元。”刘集镇农业部门负责人许涛介绍。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刘集镇采取了“抱团发展”的策略,13个村联合种植中药材,并与中药公司合作,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白羊村在白菊种植方面尝到了甜头后,又开始尝试种植其他高附加值农产品。今年3月,村里利用智能大棚反季节试种赤松茸,通过近2个月栽培,赤松茸长势良好,开始出菇。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反季节鲜菇市场价每斤比当季市场价高35%。
乡村振兴的综合成效
产业振兴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白羊村的整体发展。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白羊村还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简约婚礼,培育文明新风。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仪征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钟万慧说,“刘集镇以中药材种植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是乡村振兴探索的有效路径。”
白羊村的“致富经”证明,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这个曾经普通的丘陵村庄,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