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高发季,如何预防心慌气短?
房颤高发季,如何预防心慌气短?
秋冬季节是房颤高发期,心慌气短成为常见症状。专家张萍提醒,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避免劳累和熬夜,保持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并按时休息,同时注意用药安全。此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等,因其更优的安全性和效果,可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脑中风。
秋冬季节是房颤的高发期,这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脑卒中风险升高1.13%,这可能与寒冷天气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度增加等因素有关。因此,秋冬季节的房颤预防尤为重要。
房颤的预防措施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维护。
适量运动:根据心脏功能情况,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提高心功能储备力,增强抗病能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多进食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以及低钠低脂的乳制品等,适当进食鱼类。同时,要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隐性高盐食品,如皮蛋、酱菜、腌肉等。此外,还要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等。
控制危险因素:
-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心脏功能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积极控制血压,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并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因此要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
- 控制血脂:高血脂也是心脏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要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并遵医嘱进行降脂治疗。
定期体检与筛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心脏功能的变化和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对于存在心脏功能下降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应进行早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和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和改善情绪状态。
专家观点:中医调理方法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对房颤的治疗效果,这可以作为中医调理的补充内容。
新型药物治疗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效果。达比加群酯的服用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能打开胶囊直接服用里面的颗粒,否则会大大增加出血风险。
- 进食不会影响药物吸收,可以在餐时或餐后服用,如果出现胃肠道不适,建议随餐服用。
- 服药时要饮用100毫升以上的水,服药后保持直立或坐位30分钟以上,以预防食管损伤。
秋冬季节房颤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筛查,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服药。如果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获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