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国家植物园:岭南文化的绿色瑰宝
华南国家植物园:岭南文化的绿色瑰宝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这座占地近1700公顷的植物园,不仅是一座植物的宝库,更是一处融合了岭南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被誉为“岭南文化的绿色瑰宝”。
千年文化积淀,百年科学传承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由中国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的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近百年来,这里见证了中国植物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植物园所在的天河龙洞一带,自古就是广州人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唐代开始,这里逐渐形成村落,人丁兴旺,文风渐盛。如今,龙洞八景虽已隐于岁月长河之中,但其诗意之美仍令人向往。
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的特色,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洞琪林,这一景点由棕榈园和孑遗植物区组成,展现了热带与温带植物的和谐共生。棕榈园内,300多种棕榈植物随风摇曳,椰风葵林尽显热带风情;孑遗植物区则保育了20多种珍稀名贵的孑遗树种,如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四季分明的落羽杉与水松,依水而生,形成一道美妙的曲线,宛如一幅变幻的风景图。
温室群景区是另一处令人惊叹的景观,占地75000平方米,集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种植物。热带雨林室、奇异植物室、沙漠植物室与室外稀树草原景观遥相呼应,浑然一体,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植物、从奇花异果到沙漠植物景观,展示博大精深的世界植物奇观和赋予美丽传说的植物世界,诠释世界植物科学之旅的神秘与梦幻。
植物保护的璀璨明珠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植物保护基地之一,华南国家植物园目前迁地保育活植物达17,000余种,其中包括643种珍稀濒危植物和337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两年来新增引种物种2449种,展现了其在植物保护方面的显著成就。植物园还针对多种濒危植物开展野外回归工作,如报春苣苔、杜鹃红山茶、虎颜花、龙州金花茶、猪血木、广东含笑、绣球茜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实现了野外回归。
科普教育的绿色课堂
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是植物保护的重地,更是科普教育的绿色课堂。两年来,植物园共举办科普活动近500场,科普导览场次达3900余场,线上线下科普受众保守估计达2000万人次,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林草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25年1月,植物园与广州市东山湖公园管理中心联合举办“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东山湖公园珍稀植物科普系列活动”,通过科普知识讲堂、植物压花DIY及户外植物认知等模块,为青少年带来了充满乐趣又涨知识的科普实践体验。
未来展望
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在按照《国家植物园设立后有关材料报批程序》积极推进建设方案报批工作。未来,植物园将继续秉持“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建园理念,进一步提升园景园貌,打造更多特色专类园,为公众提供一个共爱共享自然之美的场所。
作为集科研、保护、科普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是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公众亲近自然、了解植物科学的理想之地。在这里,每一株植物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奥秘,每一处景观都在展现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华南国家植物园,这座岭南文化的绿色瑰宝,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植物世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