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癸卯兔年:春节与元旦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癸卯兔年:春节与元旦的前世今生

引用
求是理论网
10
来源
1.
http://www.qstheory.cn/20250125/30639ed4b02e4c52a95f9457c5d37644/c.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6A08T4K00
3.
http://paper.people.com.cn/fcyym/pc/content/202501/03/content_30051569.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4A003KV00
5.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6.
https://wlzbq.nanyang.gov.cn/2024/04-11/410062.html
7.
http://www.news.cn/local/20240210/fea62f9e17224fa49a18847e1db24754/c.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F%80
9.
https://www.xiangshui.gov.cn/art/2024/2/18/art_44761_4151499.html
10.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50df7ae4b033844ab1daf0.html

在中国,春节和元旦这两个节日名称的变化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上古时期的岁首祈岁祭祀,到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定假日安排,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迁,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01

历史溯源:从岁首到春节

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早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唐虞时代大概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以“载”称年,是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的岁时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代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汉中期以后,岁首改为正月初一,称为正月旦、正旦等。正月旦是汉代皇家的重要庆祝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朝会。在朝廷的影响下,汉代民间将年节民俗活动由传统的腊日、腊明日移到正月之旦的“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朝贺仍是朝廷大典,而在民间,元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一家大小穿戴整齐,依次拜贺尊长。从唐代开始,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给假七日,是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合家团聚,设宴欢庆。

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帝王的正旦朝会作为国家典礼,场面宏大壮观,它是国家时间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大的朝贺庆典对内显示国家太平,对外彰显中华帝国国威。同时,官方也借观看节日灯火与欣赏杂艺表演之机,表露出与民同乐的姿态,以和谐社会。

02

名称变迁:从元旦到春节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引进西洋历法,以公历为标准纪年,这时官方节日与民间传统节日分离,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阴阳合历体系,人们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1914年1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在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并被批准。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在官方意义上正式被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头上。

民国政府曾一度不满足于二元历法结构的存在,试图全部统一使用公历,将传统节日习俗全部搬到新的历法系统中,过公历元旦,不过农历新年。但这么做的效果并不理想。1934年初政府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不得不承认以“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民间又可名正言顺地过农历春节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规定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及其放假日期。从此“春节”成为社会上下对旧历大年的称呼。

03

民俗对比:两个节日的不同仪式

元旦是公历1月1日,是现代性的、官方的节日,通常以升旗仪式、新年致辞等形式庆祝。而春节作为农历正月初一,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民俗。从腊八节喝腊八粥,到小年祭灶,再到除夕守岁、拜神祭祖,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团圆、幸福安康的美好向往。

法国人类学家范·哲乃普(Arnold van Gennep)提出了“过渡礼仪”(rites de passage)的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空间、时间以及社会地位上都经历着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元旦和春节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同一个新年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也就是说,尽管元旦和春节在发生学上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新年,并且在文化要素分析上分属现代与传统的不同范畴,但是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它们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同一个新年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

04

癸卯兔年的独特之处

2023年的春节始于1月22日,由于“闰二月”的缘故,全年共有384天,是一个“双春年”,即一年中有两个立春。这种特殊的历法现象,使得癸卯兔年的春节格外引人注目。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喜讯瞬间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热潮,出现了举国同庆的壮观局面。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的习俗与实践对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如今,“春节”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从上古时期的年终祭祀,到现代社会的法定假日,春节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人对家庭、对生活的美好期待。癸卯兔年的到来,再次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