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肺结节治疗新突破!
射频消融术:肺结节治疗新突破!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术(RFA)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在肺结节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胸部肿瘤外科二科负责人朱超男表示,这种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多发性肺结节患者。
射频消融术:精准“烤”死肿瘤的新技术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手段,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极将高频电能传递到肺结节内部,通过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在局部控制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操作过程是在影像引导下进行,通常采用CT引导,确保电极准确置入肺结节内部。在确定电极位置后,激活射频电极产生热量,整个治疗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患者创伤、不适感均较小,更耐受。
临床应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结节,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以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例,该院胸外科团队已成功开展多例肺结节射频消融术,随访结果显示结节无复发,无消融残留,疗效满意。
射频消融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创伤小:不需要开胸或胸腔镜手术,仅需通过皮肤穿刺即可完成治疗。
- 精准: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定位和消融肺结节,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 适应面广:采用局部麻醉,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低,特别适合心肺功能较差、高龄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 并发症少:由于创伤小,并发症率相对较低。
- 恢复快:一般住院三天,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专家观点:理性选择,遵医嘱治疗
虽然射频消融术在肺结节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专家也指出,该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肺结节患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胸外科专家刘暄辰表示,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直径较小(6-8mm)的肺结节,尤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多发性肺结节患者。对于一些典型恶性影像表现的病灶,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方案。
专家强调,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结节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射频消融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和活检,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结语:新选择带来新希望
射频消融术作为肺结节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尤其适合早期肺癌和多发性肺结节患者。但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治疗方式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射频消融术将在未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