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大学最新研究:益生菌的医学应用与前景
塔夫茨大学最新研究:益生菌的医学应用与前景
2024年10月,塔夫茨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发表重磅研究,首次发现肠道核心菌群的“跷跷板”模型,为评估肠道健康和预测疾病治疗反应提供了全新标准。
肠道核心菌群的突破性发现
研究团队整合了来自三大洲、涵盖15种疾病的38项肠道菌群研究数据,通过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数据挖掘平台,首次鉴定出两组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的核心菌群成员:“基石功能群”与“病生功能群”细菌。这两组细菌形成稳定的竞争关系,类似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通过彼此的升降波动影响人体健康。
这一发现不仅为菌群失调和肠道健康的个性化定量评估提供了全新通用标准,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两组核心菌群成员训练的模型,能够通过治疗前的菌群数据,预测多种疾病患者对免疫疗法的个性化反应。
益生菌医学应用的新突破
在临床应用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团队在《细胞代谢》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的临床减重降糖疗效与个体基线肠道内AKK菌水平密切相关。
研究团队从健康中国人粪便中分离出一株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AKK菌(AKK-WST01),并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干预研究。研究发现,补充AKK-WST01的代谢获益与受试者基线肠道AKK菌丰度密切相关,在肠道基线AKK菌水平低的患者中展现出高定植率,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体重、内脏脂肪及糖脂代谢等指标。
基于此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肠道菌基础水平指导的益生菌个体化精准补充”新概念,更新了益生菌补充的传统认识,为肠道菌群调控代谢疾病精准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循证依据。
益生菌研究的前沿技术突破
随着益生菌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始关注不同菌株的特异性功能。希诺亚公司从海洋、人体肠道、发酵乳品中分离培养出多种功能特异的益生菌株,例如:
- 嗜酸乳杆菌HN07:用于肠道健康和免疫健康
- 嗜酸乳杆菌ATCC 4356:主要用于清除自由基和血管健康
- 植物乳植杆菌PDD-1:高产β-葡萄糖苷酶,促进大豆异黄酮吸收
- 发酵粘液乳杆菌RC4:高产脂肪酶,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
- 发酵粘液乳杆菌G-1-46:能很好清除自由基,在解酒保肝赛道有很大潜力
- 嗜热链球菌GYX-8:解酒保肝,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
为了提高益生菌的递送效率,希诺亚公司还自主研发了CrystoGen™微晶球多层封装技术,在过胃后仍有90%以上活菌存活率,并突破性地实现30%以上的益生菌活菌递送到结肠。
益生菌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全球益生菌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科汉森的调查结果,7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熟悉益生菌或对其有所了解,50%的受访者熟悉“肠道微生物组”这一术语。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7%的年均复合增长速率增长,到2028年达到934.9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市场,2018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6.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27年,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10.3%的高位。
然而,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与创新性;行业标准制定滞后,市场存在虚假宣传现象;消费者认知不足,选择困难;微生物菌种自主供给能力不足,存在“卡脖子”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行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相关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科研机构应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应注重产品差异化,提高品牌竞争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益生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