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心理学视角解读《少年的你》中的校园欺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心理学视角解读《少年的你》中的校园欺凌

引用
豆瓣
11
来源
1.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390461/
2.
https://www.guancha.cn/DanOlweus/2024_05_23_735660.shtml
3.
http://psy.china.com.cn/2024-03/27/content_42738493.htm
4.
https://www.qidian.com/ask/qvxlwycjdcl
5.
https://nnyy.in/dianying/20190060.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0%A1%E5%9C%92%E9%9C%B8%E5%87%8C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089f3fe4b0f8267911ad2e.html
8.
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4-03/28/content_6zNvdRtjpG.html
9.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9_5759614.shtml
10.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3-31/pQi1cotRSNLsVcLh.html
11.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5/id/7953366.shtml

01

从《少年的你》看校园欺凌

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全社会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广泛关注。影片中,高三学生陈念(周冬雨饰)在同校女生胡晓蝶跳楼自杀后,遭到了以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表面上是乖巧的优等生,实则心思毒辣,而胡晓蝶的死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陈念邂逅了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玺饰),并得到了他的暗中保护。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青春片,更是一部反映校园欺凌现实的力作。它让我们看到,校园欺凌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受害者和施害者可能就是我们熟悉的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遭遇过校园欺凌。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校园欺凌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

02

校园欺凌的心理学分析

欺凌者:权力欲望与反社会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典型的欺凌者具有以下特征:

  1. 攻击性强:对身边的同龄人和成年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 支配欲强:对权力和支配他人有强烈的欲望,喜欢“掌控”和“征服”他人。
  3. 暴力倾向:对暴力和使用暴力手段持积极态度,身体力量通常较强(尤其是男生)。
  4. 缺乏同情心:对受害者几乎没有同情心,甚至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满足感。
  5. 反社会行为:欺凌行为往往与成年后的犯罪率和酗酒现象相关。研究显示,60%的男性欺凌者在24岁前至少有一次犯罪记录。

受欺凌者:自我价值感低与社交困难

受欺凌者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1. 焦虑与不安全感:比一般学生更容易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2. 社交困难:在学校里往往孤独,没有朋友,但不会主动挑衅他人。
  3. 自我评价低:深受自卑之苦,常把自己看作失败者,觉得自己愚蠢、可耻、没有吸引力。
  4. 身体力量弱:对于男生来说,身体力量通常较弱。
  5. 消极应对:当受到攻击时,通常选择哭泣或退缩,不会进行报复。

这些特征表明,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在心理和行为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欺凌者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得权力感和满足感,而受欺凌者则因自我价值感低和社交困难而成为容易被攻击的目标。

03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

面对校园欺凌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

学校层面:建立全方位防护体系

  1. 硬件设施:设置匿名举报箱、安装AI报警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求助渠道。
  2.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反欺凌主题的班会、皮影戏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和预防欺凌。
  3. 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营造积极氛围:培养尊重、友爱、平等的校园文化,让欺凌行为无处藏身。

家庭与社会:构建支持网络

  1. 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异常。
  2. 社会支持:开通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为受害者提供专业帮助。
  3. 多方合作:学校、家庭、社区应形成合力,共同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学生报告欺凌事件的意愿会逐渐降低。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勇敢站出来,让他们明白报告欺凌行为是一种英雄行为,而不是“打小报告”。

04

结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校园欺凌不仅影响受害者,也可能改变施害者的人生轨迹。它可能导致受害者出现精神问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不仅是保护受害者,也是在挽救施害者。

正如《少年的你》中所展现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拥有被善待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校园欺凌不再发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