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美食+”模式:一条鱼撬动乡村振兴
茂名“美食+”模式:一条鱼撬动乡村振兴
“中国罗非鱼之都”茂名,正在用一条鱼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棋局。作为广东农业第一大市,茂名不仅在罗非鱼养殖规模上领跑全国,更通过创新的“美食+”模式,将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茂名美食:山海兼备,古今交融
茂名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共同塑造出鲜明的饮食特色。作为粤西重镇,茂名濒临南海,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靠海吃海的传统让海鲜成为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东鸭粥、蚝炸等;而山区则以鲜嫩食材见长,例如信宜的食惯嘴粉和灰水粽。
茂名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特点。高凉菜系便是典型代表,其命名源于古高凉郡,涵盖茂名及周边地区的风味菜肴。从明清时期开始,高凉菜逐渐形成体系,并在代代传承中融入本地特色。
茂名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对美食文化影响深远。例如,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当地有祭祖祈福的习俗,糯米籺作为供奉祖先的重要食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此外,籺还被用于拜神和庆祝节日,种类繁多且寓意丰富,反映了茂名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美食+”模式: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创新
茂名的“美食+”模式,核心在于将美食与农业、文旅、夜经济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形成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
以罗非鱼产业为例,茂名已建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育苗、饲料、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示范、服务等多个环节。茂南区作为核心区,拥有269家罗非鱼企业,年产量超30万吨,产业总产值超100亿元。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茂名培育出了“茂南脆罗非”新品种,成为全省“百县百品”优秀特色农产品。
在产业链下游,茂名积极开发罗非鱼深加工产品,如预制菜、烧烤食材等,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同时,通过举办美食节、夜市等活动,将罗非鱼从田间推向餐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夜经济:点亮乡村新活力
茂名的夜经济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以1959文创街、东江八点等为代表的夜市景点,通过美食、文创、演艺等多种业态的融合,吸引大量游客。据统计,2023年国庆期间,茂名夜市景点累计接待游客超243万人次。
在夜经济的带动下,茂名的特色小吃如罗非鱼烧烤、贵妃荔枝冰淇淋等广受欢迎。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带动了当地就业。据统计,茂名的夜经济已为当地创造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
成效与展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茂名的“美食+”模式已初显成效。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茂名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据统计,2023年茂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50.68亿元,同比增长4.8%。
未来,茂名将继续深化“美食+”模式,推动农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乡村基础设施,茂名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稳步前行。
茂名的实践证明,通过创新的“美食+”模式,可以有效激活农村资源,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