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旦大学&诺华公司:乙肝治疗迎来新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大学&诺华公司:乙肝治疗迎来新突破

引用
9
来源
1.
http://www.ntcdc.cn/main/zxdt/detail/3573/
2.
https://m.1blv.com/newsDetail/40318.html
3.
http://www.liangyihui.net/doc/131253
4.
http://www.liangyihui.net/doc/128842
5.
https://news.yaozh.com/archive/44317.html
6.
http://www.sdlrrn.com/news/kyjz/list.html
7.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75c8316854b.html
8.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ab67ef174c208fe65a13e7826109df03
9.
https://www.lcgdbzz.com/news_list_en.htm?column=hyzx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导致约88.7万人死亡。在中国,这一问题尤为严峻,约有7000万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2000万至3000万例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尽管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无法被彻底根治,主要原因是HBV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被彻底清除,以及HBV整合(intHBV)的存在。此外,循环中高水平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存在,导致免疫耐受,进一步促进了乙肝感染的慢性化。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诺华公司在乙肝治疗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复旦大学:创新siRNA药物实现功能性治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袁正宏教授、占昌友教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付炜研究员在国际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小干扰RNA(siRNA)药物——siHBV,通过自主设计的改良脂质纳米粒(tLNP)递送系统,实现了对HBV的高效抑制。

创新药物设计:全基因型覆盖,多靶点抑制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HBV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可针对HBV高保守序列、同时高效抑制HBsAg、HBV整合和HBx的一系列siRNA。所得siHBV序列组合具有广泛的基因型覆盖度(>98%)、较低的脱靶效应和细胞毒性,且可实现同时靶向所有cccDNA及intHBV来源的HBV RNA。

突破性递送系统:低免疫原性,高效靶向肝脏

基于研究团队前期发现人血中广泛存在的抗聚乙二醇(PEG)抗体显著影响用于核酸药物递送的脂质纳米粒的体内性能(即存在“PEG困境”),研究团队率先发现羟基PEG(OH-PEG)化脂质具有较低的抗PEG抗体结合活性。在抗PEG抗体存在下,与临床常用的甲氧基PEG(OMe-PEG)修饰LNP相比,OH-PEG脂质修饰LNP可显著降低抗PEG抗体的吸附及其后续补体激活,提升载药稳定性,具有较低的免疫反应性。进一步通过优化传统LNP处方中PEG脂质的端基(OMe/OH-PEG)和比例(1.5%/3%),并对含不同端基/比例PEG脂质的LNP进行药效学、组织分布、细胞摄取等体内性能的研究,以靶向肝细胞特异性载脂蛋白的siRNA(siApoB)为模式siRNA,筛选得到具低免疫反应性和优化体内性能的新型LNP(简称“tLNP”,含3% OH-PEG2000-DMG),可有效规避与人预存抗PEG抗体结合,同时实现在肝实质细胞中高效安全的递送。

动物实验验证: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实现持续疗效

研究团队构建了tLNP包载siHBV的核酸药物(tLNP/siHBV),并在AAV-HBV1.3(慢性乙肝小鼠模型)和团队特有的AAV-rcccDNA/AAV-Cre(慢性重组cccDNA小鼠模型)等模型中对其抑制乙肝病毒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单一剂次tLNP/siHBV可显著抑制慢乙肝小鼠模型中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上述模型中以1mg/kg给药剂量、每周一次(Q1W)给药频率重复给药可实现HBsAg、HBeAg和HBV DNA持续抑制。

联合治疗策略:结合免疫调节提升疗效

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RNAi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使用的治疗策略。通过tLNP共包载siHBV和IL-2 mRNA获得新型核酸药物(tLNP/siHBVIL2),并评估其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机制。结果显示tLNP/siHBVIL2表现出持续的HBV抑制和HBV特异性免疫调节效果。机制研究表明,tLNP/siHBVIL2可通过RNAi途径抑制病毒转录复制,并通过高效表达IL-2促进HBV特异性CD8+及CD4+ T细胞增殖和浸润,从而同时实现了对HBV病毒的抗原抑制和免疫控制。

02

诺华替比夫定:优化e抗原血清学转换

诺华公司在乙肝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研究显示,替比夫定在e抗原血清学转换方面表现优异。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指标,通常指HBsAg阴转伴或不伴抗-HBs阳转,这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和传染性降低。虽然具体数据未在搜索结果中找到,但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优化乙肝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03

乙肝治疗的未来展望

复旦大学和诺华公司的最新研究突破,代表了乙肝治疗领域的两个重要方向:RNA干扰疗法和优化的核苷类似物治疗。这些进展不仅展示了乙肝治疗的广阔前景,也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RNA干扰疗法的不断发展,以及更多创新药物和治疗策略的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乙肝这一困扰人类已久的疾病,终将被攻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