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苹果香》中的新疆民族音乐探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苹果香》中的新疆民族音乐探秘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4138484_121824209
2.
https://mobile-phone.taobao.com/baike/k/pingguo_81/97f6925de411006c75062fb84f3d430b.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B9%E6%9E%9C%E9%A6%99/62456845
4.
https://www.ihchina.cn/luntan_details/8186.html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8/20/17747993_1135271235.shtml
6.
https://m.ximalaya.com/ask/q14816015
7.
http://www.xj.news.cn/20240830/c6d91f4c086644a2b73e63eebd95e241/c.html
8.
https://www.huain.com/article/guzheng/2024/0703/2783.html

《苹果香》这首由狼戈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新疆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每一个音符,展现了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独特魅力。歌词中穿插的新疆方言和民族语言,以及冬不拉、手鼓、热瓦普等民族乐器的运用,让听众在音乐的刀光剑影中领略到新疆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这些文化符号,《苹果香》不仅成为了一首风格独特、情感深邃的作品,更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坚守和传承。

01

新疆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

新疆位于阿拉伯、波斯、印度、蒙古及中国之间的枢纽位置,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省(自治区),其土地面积约62万平方哩,大于英、法、义等国,相当于德国面积。四周环绕着高山,北边有阿尔泰山;南面有昆仑山;而天山和帕米尔高原坐落于西。此区对外紧临俄罗斯、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蒙古、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而对内紧临省份有甘肃、青海和西藏。境内以天山为界分为两大部份,分别是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以及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天山自帕米尔高原起向东绵延横亘全境,在准噶尔与塔里木两盆地之间形成一个天然屏障,而这也造成两地之间交通的困难。丝路乃古代联络中国与罗马两大帝国间决定性通道,而构成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管道,而这也促使了新疆成为重要的文化枢纽。也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新疆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除了复杂的民族组成外,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语言就包括了古突厥语、粟特语、汉语、叙利亚语、波斯语、梵语、古回纥语等十六种之多,所信奉过的宗教则包括了萨满教、摩尼教、祆教、基督教、佛教以及伊斯兰等六种宗教(刘义棠 1985:118;Golden 1990:344)。

现今新疆包含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四十七个民族,因此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的普遍,再加上新疆地处波斯/阿拉伯、印度、及中国之间的枢纽位置,过去借着丝路而成为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管道,这也促使了身为新疆主要民族的维吾尔族吸收不同音乐文化体系特性而产生新的音乐文化系统,而有维吾尔“音乐之母”雅誉的《十二木卡姆》(On Ikki Muqam)更是这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代表。

“木卡姆”(Muqam)一词源自于阿拉伯语,本意为“位置”、“讲台”、“坟墓”等,在音乐上常被引申为“乐音”、“调式”、“组曲”等多种解释。现今,世界上有摩洛哥、埃及、伊拉克、土耳其、伊朗、乌兹别克、克什米尔、新疆等二十多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音乐中存在有被称作“木卡姆”的套曲音乐型式。由于这些国家、地区或民族都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甚至在有些地区这些古典音乐型态的木卡姆也成为伊斯兰宗教仪式音乐中的主要成分,因此学者们常把木卡姆归入伊斯兰音乐文化的范畴。身为伊斯兰世界的一份子,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音乐若以区域来划分的话,共有喀什、伊犁、和田、吐鲁番、刀郎、以及哈密等六种不同型态的木卡姆音乐, 由于每种维吾尔木卡姆各有十二个套曲,因此统称为《十二木卡姆》。

在缺乏可信的史料情况下,目前要研究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历史是有些许的困难。喀什木卡姆起源自何时已不可考,然而根据《乐师史》记载,喀什木卡姆约在公元16与19世纪经过两次的系统化之后才形成今日的规模。喀什木卡姆第一次的系统化是在公元16世纪,由当时叶尔羌汗国王后阿曼妮莎汗(Amannisahan Nafisi)与宫廷音乐家玉素甫‧卡地尔汗(Yusup Khadirkhan)主导,并邀请许多当代乐人收集改编民间歌曲或新写作品,完成了十六套木卡姆音乐(表1),也就是现在喀什木卡姆的木卡姆巴希(muqambesh)与琼乃格曼(cong naghmah)部份。 第二次系统化是在1879年喀什乐人艾里姆‧赛里姆(Elim Selim)、穆罕默德‧毛拉(Mohammod Molla)与叶尔羌乐人萨依德‧瓦里地(Said Walidi)三人把当时民间流行的达斯坦(dastan)与麦西热普(mashrap)乐曲加入原有的木卡姆巴斯与琼乃格曼部份,而成为现今包含声乐、器乐与舞蹈型态的大型喀什木卡姆套曲(Tsai 1998:66-68)。由此看来,原始的喀什木卡姆应该仅指木卡姆巴希与琼乃格曼部份,达斯坦与麦西热普则是后来新加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新疆并非所有套曲都可以称为木卡姆,木卡姆一定要有木卡姆巴希与琼乃格曼两部份,尤其是木卡姆巴希更是不可或缺,如果没有木卡姆巴希,就算是结合多首乐曲而成套曲形式的歌曲也无法被称为木卡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艺人直接以木卡姆一词来替代木卡姆巴希的原因。

虽然在维文与汉文史料中并没有直接记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起源,然而在汉文史料中却有许多与《十二木卡姆》结构相似的西域大曲历史的记载,这些数据或许可以提供我们对西域大曲与《十二木卡姆》之间关系的探讨,进而藉此了解《十二木卡姆》的可能起源以及与其它国家或民族之间音乐文化互动的关系。一般而言《摩诃兜勒》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组曲形式的乐曲,它是由张骞于公元前123年从楼兰和车师带回中原 (唐‧房玄龄等 1976:715;宋‧王灼 1985:218), 汉代协律都尉李延年根据《摩诃兜勒》重新改编成组曲式的军乐《新声二十八解》。

02

《苹果香》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苹果香》的歌词中融入了多个新疆民族音乐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1. 莎吾烈泰:维吾尔语,意为“苹果的香气”,象征着甜蜜、清新和美好的事物。在歌词中,"莎吾烈泰"被用来形容苹果带来的愉悦感受,也可能暗喻爱情或生活的甜美气息。这种用法展示了维吾尔族语言的诗意美,同时也为整首歌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2. 冬布拉:哈萨克族传统弹拨乐器,琴身为木制,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个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兽骨、贝壳等装饰。冬布拉有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演奏时右手持小拨子弹奏,左手持琴颈按弦,节奏鲜明欢快。在《苹果香》中,冬布拉的出现不仅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也唤起了听众对新疆民族音乐的美好回忆。

  3. 巴扬琴声:巴扬是手风琴的一种,常用于伴奏。在《苹果香》中,巴扬琴声的出现为歌曲增添了欢快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新疆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4. 列巴:虽然不是乐器,但列巴面包是新疆特色食品,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在《苹果香》中,列巴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歌曲的内容,也展现了新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03

民族音乐元素的艺术表现

这些民族音乐元素在《苹果香》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共同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化融合:《苹果香》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融为一体,展现了新疆民族音乐的多元性。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了新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2. 情感表达:这些民族音乐元素与歌词内容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新疆民族音乐氛围。通过这些元素,歌曲成功地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复杂情感。

  3. 艺术创新:狼戈在创作《苹果香》时,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这种创新不仅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生,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新疆民族音乐文化。

《苹果香》的成功在于它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展示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这种跨文化的表达方式不仅拓宽了歌曲的艺术维度,也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歌词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艺术家用心雕琢的艺术品,旨在触动听者的心弦,唤起共鸣。

总的来说,《苹果香》中的"沙吾列泰",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它是歌曲情感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桥梁。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苹果的香气与生活的美好融为一体,成为一首深入人心的佳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