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林街道:生态智慧获国家级认可
万峰林街道:生态智慧获国家级认可
2024年12月,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荣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这一殊荣背后,是万峰林街道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优势
万峰林街道位于兴义市东南部,由近两万座山峰组成,被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非常适合动植物生长。万峰林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万峰林街道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全面启动生态环境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万峰林街道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完美融合
万峰林街道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2023年8月,一条全长20余公里的滨河生态产业长廊建成投入使用,将兴义市城区与万峰林景区紧密相连。这条长廊不仅是一条休闲健身步道,更是一条文旅融合的产业通道。
长廊沿途分布着多个布依族村庄,每个村庄都成为产业节点和文化窗口。游客可以沿途欣赏纳灰河的玉带风光,感受田园诗画般的乡村生活,还可以深入体验布依族的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据统计,2024年,依托长廊举办的各类路跑赛事活动达136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4万人次。
在万峰林景区核心地带的上纳灰村,村民们更是尝到了生态旅游带来的甜头。该村通过发展民宿、农家乐和特色农业等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到旅游热点的华丽转身。目前,全村共有高端民宿23家和农家乐30余家,其中两家被评为甲级民宿。部分村民的房屋租金可达15万元/年,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智慧引领可持续发展
万峰林街道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和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街道办事处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为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村民们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民宿经营和特色农业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未来,万峰林街道将继续深化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的融合,推动从乡村旅游向生态经济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万峰林街道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一生态智慧,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