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盲人到残奥会冠军:吴晶的励志人生
从盲人到残奥会冠军:吴晶的励志人生
2014年11月13日,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一位盲人长笛演奏家站在世界级音乐殿堂的舞台上,为观众献上了一曲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她就是来自中国的吴晶,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盲人女孩。
从盲人运动员到残奥会冠军
1986年,吴晶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5个月大时,她被诊断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不得不摘除双眼,从此陷入黑暗世界。但命运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女孩。
14岁时,吴晶的运动天赋被教练发现。在江苏省体育夏令营中,她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江苏省体育队的一员。2003年,她首次参加全国残运会,就在比赛前129天,由于高强度的训练,吴晶的右脚大拇指疲劳性骨裂,医生说必须打石膏休息至少6个星期,并且可能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长好。
为了这次比赛,吴晶已经刻苦训练了两年多时间,但这一次她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复健。在病床上,她一遍又一遍地听刘欢的《从头再来》,音乐给她带来了力量。在受伤两个多月后,她去复查的时候脚趾已经复原了,但当她尝试站起来时,小腿的肌肉已经萎缩,没有办法自己站立。当时教练告诉她9月份的残运会比赛不能参加了,但她哭着恳求教练再给她一次机会,每天可以加倍训练,教练勉强同意了,当时距全运会还有一个月时间。炎热的8月,吴晶每天都在体育场上奋力地奔跑,100米、200米、400米。当时,不知道哭了多少回,也无数次想要放弃,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不能放弃自己心中的期望和目标。
在双腿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吴晶一举斩获3枚田径奖牌,其中包括2枚金牌。仅仅3个月后,她又在亚洲青少年残运会上夺得2枚金牌。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吴晶参加了多项田径比赛,总计获得14枚金牌。这些成绩背后,是她无数次的摔倒与爬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与努力。
音乐之路:从街头艺人到皇家乐团
在运动生涯达到巅峰后,吴晶开始追寻儿时的音乐梦想。她选择了长笛作为主攻方向,并申请到瑞典蒙哥马利学院学习。然而,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学习音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看不见乐谱,无法参与交响乐团演奏。
为了验证自己是否能靠音乐表演活下去,吴晶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去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卖艺,最终在街头她获得了819克朗(折合人民币670元)的收入。这也让吴晶明白,“你的生命的最低点在什么地方,如果能接受的话,就继续去做这件事情。”
在导师杨·本特松的指导下,吴晶克服了重重困难。瑞典相关部门专门组织技术团队,研发出一种可视化科技设备,帮助她感应指挥信号。2016年5月23日,吴晶在斯德哥尔摩蓝色大厅完成了世界首次盲人参与的交响乐团演奏,成为全球首位参与交响乐团演奏的盲人长笛演奏家。
不屈的精神:从逆境中绽放光芒
吴晶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她在家中不慎从3楼跌落,颅内重度损伤,全身多处骨折,医生下达了7次病危通知书。但这个坚强的女孩再次创造了奇迹,经过康复治疗,她重新站了起来。
如今的吴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运动员和音乐家,更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全球残疾人的公益使者。她担任国际青年友好使者、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代表,通过《百场讲座进校园》项目分享成长经历,鼓励青少年积极面对生活。她还创立了扬州天勤教育咨询,帮助盲人学生和家长。
吴晶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坚持和梦想的故事。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一次经历,我们可以顺其自然,也可以创造奇迹。”正如她所说:“残缺的人生更需要拼搏和坚持的精神,人生是有绝对实力和公平存在的,实力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坚实的积累,公平便是你的付出总会以某种方式变成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