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护航:暖心服务与医疗救助温暖回家路
春运护航:暖心服务与医疗救助温暖回家路
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客运量预计将突破5.1亿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各地火车站和铁路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为旅客打造温馨、安全的出行环境。
创新服务,温暖回家路
在浙江壶镇站,一项名为“暖心服务卡”的创新举措正在温暖着特殊旅客的心。针对聋哑盲等特殊旅客,车站推出定制化服务卡片,上面详细标注着旅客的终到站、中转站信息以及应急联系方式。当特殊旅客进站乘车时,这张卡片便成为他们的“出行指南”。工作人员根据卡片信息,为他们提供全程引导服务,确保每一步行程都清晰有序。
山东青岛北站则将目光投向了视力障碍旅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车站提供预约服务,为视力障碍旅客打造无障碍出行体验。从购票到乘车,从候车到出站,全程都有专人引导。车站还配备了无障碍售票窗口和卫生间设施,让视力障碍旅客的出行更加顺畅便捷。
在福建福州火车站,一项创新举措正在为旅客的健康保驾护航。车站联合福州市医疗机构,在候车室设立临时“急诊科”,配备体外除颤仪、速效救心丸等医疗设备和药品。这不仅提升了车站的应急医疗能力,更为旅客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江西南昌火车站则将健康服务搬上了列车。在G1429次高铁上,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专家团队开设了健康咨询车厢。餐车上贴着专家的简历和擅长领域,旅客可以随时前来咨询。专家们不仅提供针灸、刮痧等治疗服务,还根据旅客的健康状况给出个性化建议。这种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列车上的创新举措,让旅客在旅途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服务。
医者仁心,守护旅客健康
春运期间,列车上的医疗救助故事屡见不鲜。在K452次列车上,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乃吾巴尔·吐尔逊等三名医学生,紧急救助了一位突发疾病的维吾尔族姑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春运旅途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在另一趟从上海开往郑州的高铁上,一位旅客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血压升高。幸运的是,车上有多名医护乘客挺身而出,及时为患者提供救助。在他们的专业处理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
这些暖心的故事,展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也体现了社会的温情与互助。
科技赋能,提升出行体验
除了暖心服务和医疗救助,科技也在为春运插上科技翅膀。国铁济南局青岛站推出的智能安检系统,让旅客实现“秒”速进站。西安火车站启用的新型腿部安检仪,大大缩短了安检时间。潍坊火车站的“电子围栏”不仅帮助旅客快速找到车厢位置,还具有电子监控和越界警报功能,提升了站台安全管理水平。
在极寒天气下,CR400BF-GS型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以其卓越的抗寒能力和舒适性,为旅客提供了温暖的出行体验。而广州南站的车站“大脑”,则通过岗位作业分析系统和视频预警系统,提升了车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春运,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更是一场温暖的归家之旅。从浙江壶镇站的“暖心服务卡”,到福建福州火车站的临时“急诊科”,从医学生的无私救助,到科技赋能的智慧服务,这些暖心举措和感人故事,共同编织了一幅春运期间的温暖画卷。它们不仅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更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