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陕西咸阳市渭城区文旅融合系列报道之三:跳出“老街”看“老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陕西咸阳市渭城区文旅融合系列报道之三:跳出“老街”看“老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52hrtt.com/mobileview/info?id=G1716344831132&areaId=52&languageId=1

咸阳老街是咸阳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近年来,渭城区以“水城园景统一整合、地上地下统一规划、业态文态形态统一提升”为思路,分步推进咸阳老街“民生+历史+文旅”三位一体建设,让这座千年古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深入了解咸阳、渭城名称的来历以及秦都咸阳的历史变迁,记者拜访了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代剑磊。

秦都咸阳发展的三个阶段:渭城之名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

代剑磊介绍说,《关中记》记载:“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城南大城是也。”名咸阳者,山南曰阳,水北亦曰阳,其地在渭水之北,又在九峻诸山之南,故曰咸阳。《史记索隐》曰:咸阳也。东函谷,南峣武,西散关,北萧关。在四关之中。用刘敬张良之计故也。

关于秦都城的变迁,代剑磊引用《括地志》解释道:“岐州雍县南七里故雍城,秦德公大郑公城也。”《史记·秦本纪》记载:“二年,城栎阳。”代剑磊进一步说明,《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史记·商君传》记载: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代剑磊简述了秦都咸阳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1. 孝公初建时期,主要是在咸阳市东渭城区窑店镇,位于渭水以北与九嵕山以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2. 惠文王、昭王时期,咸阳城的整体范围已逐渐越过渭河,向南发展,交通便利,众水环绕,风景优美。渭南出现了兴乐宫、甘泉宫、章宫。
  3. 秦王政、始皇时期,在渭河南北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如极庙、六国宫室等。

代剑磊引用《三辅黄图》描述咸阳的规模:“咸阳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鄠、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

关于渭城名字的由来,代剑磊表示:渭城,故咸阳,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汉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有兰池宫。莽曰京城。《水经注渭水》曰:“武帝元鼎三年别为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之阳。”唐《括地志》云:“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阳县东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里,即秦孝公徙都之者。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在王永飞、代剑磊、王保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郭佳颖、高耀华、杨晨曦、郭亚兰、周虹、齐月瑶、金若彤)调研了包括咸阳老街区域的文庙(咸阳博物馆)、)凤凰台、安国寺、新兴油店等。调研形成的《明清遗存古建筑调研与保护——以咸阳城为例》论文总结指出:咸阳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修复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等的作用。保护古建筑,让古建筑流芳千古,古为今用,为后人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和神圣天职。

分步推进咸阳老街“民生+历史+文旅”三位一体建设

咸阳市渭城区文旅局局长刘波介绍了咸阳老街的发展总体规划。咸阳老街是咸阳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按照“水城园景统一整合、地上地下统一规划、业态文态形态统一提升”的景城融合更新思路,渭城区将分步推进咸阳老街“民生+历史+文旅”三位一体建设,优先打造凤凰台--文庙片区、清渭楼--秦时明月片区、统一广场(秦-221街区)片区改造提升,重点打造中山街、北平街、南阳街、学道门巷、县门巷等10条街巷,坚持点点相应、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多维发力,推动片区高质量更新。

结合咸阳市渭河深化提升项目和秦文化城市夜游文旅项目,渭城区相应是怎样安排的。刘波表示:区上同步实施渭阳东路(统一广场-渭城桥)示范街提升改造、东风路(人民路-文林路段)沿街景观提升整治、人民东路(渭城桥-金旭路段)沿街景观提升工程,联动清渭楼、古渡博物馆、秦时明月等沿线景观节点,形成连续性、完整性的文化空间和感知要素。

刘波从文庙核心片区规划、主题街巷规划、文化演绎规划等3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作为渭城区建设咸阳老街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凤凰台—文庙片区将通过打通内外联系空间、重建线面关系,结合文化演绎、文庙扩建、民俗传承等方式,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古城文化发展新地标。目前,已经策划包装了凤凰台、安国寺文化旅游区改造提升项目,主要包括凤凰台广场改造、文庙东扩,以及仪凤南民俗文化街、仪凤东西北3条国服民宿街区的建设。

按照“全国首个时空对话型历史城区”总体定位,我区通过“历史-现代-未来”穿透式的规划,以赓续历史业态、现代适地转型为主线,重点推进中山街、北平街、渭阳东路、学道门巷、县门巷、南阳街“四街两巷”的整治改造与更新升级,重塑“商巷、食巷、夜巷、文巷、忆巷、咖巷”六条主题巷,形成场景可追忆、业态可追溯、街巷可追享的时空街区,打造古今辉映的文化样板。其中,学道门巷是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活力”的文化创意街,北平街是以地域美食文化为特色的主题街区,中山街是明清金融文化体验主题街区,县门巷是明清市井文化主题(咸阳历史记忆)巷。

通过前期整体改造提升,渭城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挖掘存量、迭代升级、软硬兼施”的思路,继续深挖拓展渭城“穿越古今·相约老街”文化品牌,重点以古城为背景、以渭河为舞台,结合主题街巷、历史遗存,积极策划推出延伸四季的各类文化活动,全时段激发古城文化活力、消费活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根据渭城区文旅发展总体思路,通过打造还原历史记忆、传承商埠精神、激活休闲生活的可漫游文旅街区,渭城区将适时启动“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创建工作工作,推动咸阳历史城区高品质复兴。

以“节会、节庆、展会”为平台汇聚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围绕秦文化的传承展示,在咸阳老街成功推出“穿越古今·相约老街”、“人间烟火抚渭城”等文化品牌,编排《徙木立信》、《凤凰和鸣》、《乘龙快婿》、《秦印》等演艺节目,春节期间举办的“穿越古今·相约老街”上元节盛世奇妙夜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等21家中省媒体广泛报道。

咸阳老街演出照片

在咸阳老街举办“今年过年来渭城、全民健身约渭城、面面俱到品渭城、老街打咖享渭城、凤凰和鸣恋渭城、秦时明月照咸阳”等文化主题活动,每周六和节假日咸阳老街常态文艺展演。实现夜间经济与城市文化传承协同进步,让老街在夜间焕发更加璀璨的文化魅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带动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

渭城区把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夜间文旅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内联外引,促进产业配套和互补,不断提升夜间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咸阳老街现有商户2300余家,夜营商户1000多家,特色餐饮门店528家,地方名小吃24家,乞丐酱驴、锅盔牙子、biangbiang面等各色美食多达百余种,自发形成聚集效应,吸引鑫瑞佳城酒店、瑞田瑞季酒店、星巴克咖啡等40多家品牌入驻,夜间经济、民宿经济、咖啡经济等新兴业态经济效应逐步显现,市井烟火与城市文脉得到有效结合,展现“老城记忆”同时,彰显优秀历史文化。

咸阳老街在推行“街长制”的基础上,开展联防联保机制,所有夜市经营场所签订联防联保承诺书,渭城公安分局、城内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联合开展步巡巡逻,各社区志愿者也开展多项安全巡查,为夜间经济保驾护航,促进老街夜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先后实施北平街旧城改造、老街夜景照明、标识标牌引导等工程,更新了无限通信基站、可升降路桩、公共卫生间、绿地花卉、垃圾箱、灯箱橱窗等设施,增设新型浮雕文化墙、诗词漫道、许愿树灯、凤凰和鸣主题天幕等特色景观小品,进一步健全基础要素,促进老城旅游环境生态建设。并在咸阳湖、北门口、老街内设立4处大型停车场,可容纳近万辆车停放;在北平街实行单行道,方便游客出行。

王禹淇(一淇):一位对咸阳老街有情怀的90后

王禹淇(一淇),1994年生,陕西咸阳人。

2019年,王禹淇创办个人自媒体账号“一淇”,长期以来致力于宣传咸阳本地美食文化、人文风景等。

她带领团队先后设计策划了“老城复兴老街新生”系列文化打卡墙,“凤凰和鸣恋渭城咸阳老街七夕欢乐夜”活动,为咸阳老街设计了专属LOGO及系列文创产品。

2024年,王禹淇开办了咸阳第一家民居生态公益性质记忆展馆咸阳老街·旧事记忆展馆。花费8个月时间,修旧如旧,保护并改造了一栋传统民居。

王禹淇,咸阳市政协委员、咸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咸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联盟理事、咸阳老街咖啡联盟秘书长、咸阳老街·旧事记忆展馆馆长。

魏老根(魏兴):倾尽全力宣传推广民俗文化

魏老根,本名魏兴,今年66岁,出生在渭北农村的他由于长相有点像电视剧中的“刘老根”,再加上他风趣幽默,说话出口成“溜”,创办送文化下乡的民俗文化剧场,人称“西北魏老根”。

“庄家活的是节气,人要活的有骨气。与人争得是志气,切莫与人争闲气……”头戴一顶黑色礼帽,身穿红色唐装,一张嘴便是诙谐通俗、极富幽默感的陕西话民俗说唱。一提起魏兴,并没有多少人知晓,但只要看到这身装扮,不少陕西人、尤其是咸阳人立刻就能反应过来,他是“魏老根”!

他的顺口溜,在咸阳已经大有名气,被不少人熟知。“东北有个刘老根,西北有个魏老根”的口碑不胫而走。

魏老根说:“喝的渭河水,吃的关中麦,我是陕西娃,能说秦语,唱秦腔,做秦人,我感觉很骄傲!人活的是种精神,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是幸福的。”

为了能更好地宣传陕西民俗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陕西,从两年前开始,魏老根就开通了青春直播栏目,几乎每天都要在直播平台上“谝闲传”,他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把陕西的历史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老魏还和自己的团队坚持表演秦腔等陕西本地的民俗戏曲。

据了解,魏老根带领“魏老根文化传媒公司”在咸阳老街演过节目。

观众评价:魏老根的作品很接地气,讲的说的都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让我们在开怀大笑时,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据介绍,渭城区以咸阳市打造城市休闲与滨水体验文旅产业链为契机,逐步完善咸阳老街“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稳妥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商业业态聚集和产业转型升级,采取清渭楼、凤凰台、文庙、钟楼为点、街巷文化为线、老城振兴为面,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串联,提升改善街区整体环境,增强咸阳老街品质。

下一步将在博物馆、非遗场馆、餐馆、宾馆、咖啡店、文创店等空间实施小剧场演艺,形式可以是话剧、音乐剧、相声、地方剧、小品、相声、脱口秀、朗诵、舞台魔术、数字艺术展演、木偶剧、皮影戏、都市情景剧等多种形式。

持续培育一批“美食+咖啡”、“书吧+咖啡”、“网游+咖啡”、“插花+咖啡”、“DIY烘焙甜点+咖啡”、“美食+酒吧”、“美食+音乐”、“美食+演艺”、“民宿+非遗”、“文创+文物”、“科技+艺术”、“酒吧+体育”等跨界融合新产品,推出“深夜食堂”、24小时咖啡店、时尚创意餐厅等复合型、沉浸式文旅消费新业态。

打造具有引爆效应的咸阳老街文旅IP,将老街记忆转化为可吃、可玩、可带走、可传播的旅游价值和消费价值。持续提升老街知名度、美誉度,针对性宣传推广,留住本地游客,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餐饮是大众旅游的基本要素,美食是小康旅游的刚性需求。咸阳老街美食众多,随着街道和店铺软硬件改造提升,整体环境规划治理,必然会持续赢得游客的青睐。

咖啡经济,各式各样的民宿成为年轻人体验舒适生活的一种选择。其中“90后”占比比较大,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人群。咸阳老街目前丰富的业态,已经并继续会“留住”这些年轻的消费群体。

咸阳老街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这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人类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继续持续讲好咸阳老街故事。

咸阳老街发展要跳出“老街”看“老街”,打好“文化牌”。要对标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云南的《印象丽江》等等,省市区联手共同打造,让咸阳老街真正成为大秦古都的新地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