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外贸波动:抢出口退潮影响几何?
春节外贸波动:抢出口退潮影响几何?
2025年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4%,其中出口下降16.6%。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春节因素与“抢出口”退潮对外贸的双重影响。
什么是“抢出口”?
“抢出口”是指企业为规避未来可能的贸易壁垒或关税上涨,提前进行出口的行为。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时期,企业担心未来成本上升,因此选择提前出口以锁定利润。
2024年底,全球贸易舞台上上演了一场罕见的“抢出口”潮。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2月,我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0.7%,较11月大幅回升4个百分点。这一超预期增长背后,正是“抢出口”效应的集中体现。
“抢出口”退潮,行业冷暖不均
然而,这种提前释放的出口需求,不可避免地透支了后续的出口潜力。2025年2月的外贸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4%,其中出口更是大幅下降16.6%。这一数据背后,不同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以光伏行业为例,2024年11月,我国光伏主材出口额创下近年来新低,环比下降15.15%,同比更是暴跌33.95%。更令人担忧的是,光伏组件出口单价进一步下跌至44.94美元,创下年内新低。一位光伏企业高管透露,进入12月以来,海外订单不仅价格持续下跌,数量也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了“没有订单”的极端情况。
与光伏行业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电和汽车行业却在逆势上扬。2024年,我国家用电器累计出口448114万台,同比增长20.8%,实现出口额7122.0亿元,同比增长15.4%。汽车(包括底盘)累计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22.8%,实现出口额8346.5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抢眼,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六成,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未来外贸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面对“抢出口”退潮带来的短期冲击,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外贸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抢出口”透支了部分出口需求,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中国外贸的韧性和竞争力依然强劲。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表示,2024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部商品1.6个百分点,凸显机电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劲韧性。特别是集成电路、汽车、通用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我国外贸出口产业侧在转型升级。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108万台,到2024年已达到641万台,这反映了我国汽车出口表现强劲,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则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销量或达到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需求疲软、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我国外贸造成影响。专家建议,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结语
春节前后外贸数据的波动,揭示了“抢出口”现象背后的复杂性。短期来看,这种提前释放的需求确实会对后续出口造成影响,但从中长期视角看,中国外贸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持续推进,中国外贸有望在挑战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