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从“东方第一大港”到世界遗产之城
泉州:从“东方第一大港”到世界遗产之城
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这座千年古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泉州不仅见证了中国海洋贸易的辉煌历史,更以其独特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历史
宋元时期,泉州港以其繁荣的贸易和开放的胸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据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到访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载:“刺桐港即在此城,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不可思议……”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也惊叹道:“世界上最大之港,亦不虚也。余见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胜数矣。”
当时的泉州港范围广阔,北至泉州湾,南达围头湾,设有多个码头。为适应海外贸易需求,宋代在泉州设立“提举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交通与贸易,并建立来远驿接待外国贡使和商人。每逢船舶入港或出海季节,泉州都会举行隆重的“祈风”和“祭海”仪式,祈祷航行平安。
1974年,在泉州湾后堵港发掘出一艘宋代海船,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共有13个隔舱,载重量约200吨。这艘尖底远洋货船的发现,见证了泉州在宋元时期卓越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海丝文化的璀璨明珠
泉州不仅是一个贸易港口,更是一座文化交融的宝库。宋元时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传教士汇聚于此,形成了独特的“蕃坊”文化。在泉州的街巷中,可以同时看到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建筑,与本土的儒教、道教和佛教和谐共存。
- 清净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
- 伊斯兰教圣墓: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遗迹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世界上唯一保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
- 德济门遗址:见证了中外贸易往来的古城南门
- 德化窑址:宋元时期重要外销瓷产地,产品远销东亚、东南亚等地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泉州开放包容精神的体现。它们讲述着一个关于不同文明相遇、交流、融合的动人故事。
从历史走向未来
2024年春节,泉州接待游客818.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0.1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泉州对海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泉州推出了一系列文旅融合项目:
- 打造“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
- 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丝戏剧周等活动
- 推出古城龙年生肖系列IP,创新演绎传统文化
- 重启大型民俗踩街活动,展现非遗魅力
- 建设海交馆扩建、闽南文化博览园等文化设施
泉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东方第一大港”到“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泉州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