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春节美食提前看!
高明春节美食提前看!
春节前夕,广东佛山高明区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传统美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煎堆、油角、蛋散、米饼、粽子、濑粉和炒大团。
煎堆:团圆与富贵的象征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谚道出了高明人对煎堆的喜爱。煎堆是高明春节和婚庆等喜庆场合必不可少的美食。它圆润的外形和金黄的色泽,象征着富贵与圆满。
煎堆的制作过程讲究且繁琐。首先需要用糯米粉调制外皮,内馅则可以是白糖、芝麻、花生、椰丝、爆谷及咸肉,偶尔还有新颖的红薯或绿豆口味。将调好的糯米粉团包裹住香甜的馅料,然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每一口都是外皮的酥脆与内馅的香甜完美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油角:家财万贯的美好寓意
“油角弯弯,家财百万。”这句俗语道出了油角在高明人心中的地位。油角是广东民间的一种大众化小食,每逢春节前,不少家庭都会围坐在一起制作油角,享受分工合作的乐趣,欢声笑语间,浓浓的年味也随之弥漫开来。
油角的制作需要将面团擀成薄片,然后切成半月形,包入香甜的馅料,再用巧手捏出漂亮的花边。最后将包好的油角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咬一口,外酥里嫩,香甜可口,仿佛真的能带来家财万贯的好运。
蛋散: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
蛋散是极具年味的广东小吃,相传“蛋散”名称的来源,是因为配料有鸡蛋再加上入口即化,吃到嘴里像散了架似的,后人就把这一名称沿用下去了。作为广东过年的特色小吃,蛋散兼顾了一家大小的口味,既有咸口党最爱的南乳味,也有甜口党喜欢的麦芽糖味。
蛋散的制作需要将鸡蛋、面粉和糖等原料混合均匀,然后用模具压制成薄片,再切成菱形或长条形。最后将切好的蛋散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咬一口,酥脆香甜,满口留香,仿佛能驱赶走冬日的寒冷。
米饼:手工制作的匠心精神
每到春节,高明人会将大米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糖、水,填入模具后用木槌反复捶打,“手打”赋予米饼紧实而又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这是机器制作难以企及的。成品米饼色泽自然,散发着淡淡米香,咬上一口,香甜在舌尖散开。
米饼的制作需要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细腻的米粉,然后加入糖和水调成糊状。将调好的米糊倒入模具中,用木槌反复捶打,使米糊紧密结实。最后将成型的米饼放入蒸笼中蒸熟,待冷却后脱模即可。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手工制作的匠心精神。
粽子:团圆与分享的喜悦
在高明,粽子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春节临近,高明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粽香,很多家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与忙碌之中。
高明的粽子以糯米为主料,内馅则有五花肉、豆沙、板栗、红枣、红豆等多种选择。包粽子时,先将粽叶卷成漏斗状,填入一层糯米,再放入馅料,最后用糯米覆盖,将粽叶折叠包裹,用绳子捆扎结实。煮熟后的粽子香气四溢,咬一口软糯香甜,满口留香。
濑粉:长长久久的美好祝愿
高明濑粉有长长久久、源源不断、丰衣足食的寓意。过年期间,一碗细腻爽滑的濑粉代表的是过年阖家团圆的欢乐。大年初一这天,高明市民大多会在午饭时间吃濑粉,图个好意头。
高明濑粉的制作工艺独特且讲究。选用优质晚造粘米碾成粉末,在研磨粘米时,还会往里面加入一些米饭和粉葛,拌在一起磨碎,并且磨出来的粉一定要细。另外,和粉的力度也要够足,这样做出来的濑粉才有嚼劲。一份传统的高明粉配搭有八种配菜,每种配料各有寓意。如香葱代表聪明伶俐,生姜代表将心比心,蒜苗代表如意算盘,花生代表生生不息,头菜丝代表万事如意,鸡蛋丝代表今生今世,鱼饼代表如鱼得水,猪肉代表珠圆玉润,最后还浇上一勺用老母鸡、猪骨头等慢火细熬的高汤,再把主料、配料和汤料搭配在一起,一份香喷喷的濑粉就可以吃了。
炒大团:正月初七的特别美味
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类生日。在高明,大年初七"人日"有一种美食,就是炒大团。大团原料是粘米粉,口感与年糕类似但更加干爽。吃的时候切成条状,加上猪肉、腊肉、白菜、红萝卜等佐料一起炒,色香味俱全。
一道道年味小吃,承载着一方乡愁和记忆。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凝结着高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这个春节,不妨走进高明,寻味那些你记忆中的年味小吃,感受舌尖上的传统文化韵味,共享团圆喜悦的祥和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