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适自救指南:症状识别与应急处理
心脏不适自救指南:症状识别与应急处理
心脏不适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讯,可能暗藏风险。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行动,对于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脏不适的症状识别、自救方法、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症状识别
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多样,及时识别有助于及早治疗。以下是常见的心脏病发作症状:
胸部不适或胸痛:这种不适或疼痛在胸部有一种紧绷的疼痛、压迫、饱胀或挤压感,持续数分钟以上。这种不适可能时有时无。
上身疼痛:疼痛或不适可能从胸部蔓延到肩膀、手臂、背部、颈部、牙齿或颚部。有些患者可能有上身疼痛而没有胸部不适。
胃疼:疼痛可能会向下蔓延到腹部,感觉像胃灼热。
气短:您可能会喘不过气或试图深呼吸。这通常发生在任何胸部不适之前。有些人没有胸部不适。
焦虑:您可能会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或者无缘无故地感到恐慌。
头重脚轻:除了感到胸部压迫外,您可能会感到头晕或感觉自己会昏倒。
出汗:您可能会突然出汗,皮肤湿冷。
恶心和呕吐:您可能会感觉胃部不适或呕吐。
心悸:您可能感觉到心跳漏拍,也可能只是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心在砰砰直跳。
自救方法
不同类型的急性心脏问题需要不同的急救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情况的自救方法:
心梗
急救黄金时间:发病后90分钟
症状:
- 心绞痛症状:突然发生的胸前区疼痛、呼吸不畅,压迫感,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难以自行缓解。患者常常会伴随心情紧张、焦虑。
- 心源性休克症状:表现为血压降低、晕厥、出汗、手足湿凉。
- 心跳呼吸骤停:心肌梗死容易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意识丧失,需要立即行心肺复苏(CPR)。
应对办法:
- 成年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胸前区疼痛、压迫症状,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 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心绞痛症状,但无法治愈心肌梗死,且心动过缓、低血压时慎用。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的药物,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
- 尽快就诊,尽早治疗。
脑梗
急救黄金时间:3小时~4.5小时
症状:
- 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此病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天~2天达到高峰。
- 可表现为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应对办法:
- 在患者倒下的地方就地抢救,若必须移动时千万要小心。
- 切忌对脑梗死患者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等。
-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其仰卧,头部略向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 失去意识的患者应维持仰卧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 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要保持室温暖和,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裤子,垫上卫生纸等。
- 呕吐时,脸要朝向一侧,以防堵塞气道。
- 一旦发生抽搐,要迅速清除患者周围有危险的东西。用手帕包着筷子放入患者口中,以防抽搐发作,咬伤舌头。
气管异物
急救黄金时间:4分钟~10分钟
症状:
- 气道不完全梗阻:能够言语或者手势表示可能存在的气道异物,咳嗽、喘息,甚至呼吸困难。
- 气道完全梗阻:患者可表现为双手“V型”手势抓颈,不能说话、咳嗽,口唇紫绀,很快呼吸停止、抽搐,陷入昏迷。
应对办法:
- 可以喊叫、咳嗽的患者,应拍背协助其自主咳出异物。若仍不能咳出异物或者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出声的患者,应立刻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就是腹部冲击法,主要针对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的急救方法。
- 抢救他人:若患者清醒,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患者两腿分开弯腰站立,施救者站到患者背后,呈弓箭步,双臂拦腰将其抱住。找到肚脐上方两指处,右手握拳,虎口顶向上腹部。左手按压右拳,用力向后向上连续冲击腹部5次~6次。若仍无法咳出异物,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咳出异物。
- 若患者无意识,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患者仰面平卧,及时实施心肺复苏,等待救护车到来。心肺复苏开放气道时需注意观察咽喉部有无异物梗阻,如发现易于移除的异物,要小心移除。
- 针对肥胖者或者孕妇,可采用胸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从患者腋窝下环抱其胸部,右手握拳置于患者胸骨中部,另一手握紧此拳向后冲击数次,直至异物咳出。
- 针对1岁以下婴幼儿,常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法。
- 拍背法:施救者坐位或者单膝跪在地上,一只手前臂托住婴儿胸部,手撑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让其头朝下趴在施救者膝盖上。另一只手的掌根用力在婴儿背部拍打5次,并观察其是否将异物排出。
- 胸部按压法:如拍背法没有将异物排出,再将婴儿小心翻正托在前臂上,手掌托住其头颈部,头朝下,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婴儿胸骨下部,按压5次。如果婴儿失去反应,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自救方法:身边有工具时,将腹部抵在物体坚硬处向后向上弯腰冲击。可选择椅背、桌边、栏杆等坚硬处。没有工具时,患者自行在其肚脐上两指位置握拳向后上方用力冲压。
最后,无论异物排出与否都应及时去往医院就诊。
日常注意事项
心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防寒保暖
面部和四肢保暖:心脏病患者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面部和四肢的保暖。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室内温度维持:气温低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室内温度尽量维持在25度左右,减少外出。
特殊部位保暖:老年人或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勿用冷水洗脸、洗衣,以免因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冬季代谢会变慢,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低盐,多吃保护性食品如洋葱、大蒜、紫花、苜蓿等。
适量饮水:冬季天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很大,所以要多喝开水为身体补水。
避免刺激性食物:心脏病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饮食规律。
情绪管理
保持情绪稳定:冠心病患者要乐观豁达,切忌暴怒、惊恐、过悲过喜,学会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
适当娱乐活动:可以在平时多听听一些轻松、愉快、舒缓的音乐,闲时还可以养花、种草、养鱼等。
运动和休息
适当运动:心脏病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但不要在特别寒冷的时候运动,最好是太阳出来了再进行运动。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少熬夜,并且在临睡前不要看紧张、恐怖的小说或电影。
用药指导
遵医嘱用药:心脏病患者在寒冷的冬季,要遵照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合理规范的用药。
定期检查:特别是当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更要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其他注意事项
戒烟限酒:冠心病患者应戒烟,减少饮酒量,合并高脂血症时避免饮酒。
注意观察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头痛、胸闷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
预防心脏不适,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
戒烟,避免茶、咖啡以及酒精和毒品
规律运动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情绪和压力,避免紧张
保持血压、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改变饮食习惯,多吃低脂食物、蔬菜和水果,避免油炸食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早期预防心脏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关注进行预防:
控制体重以符合标准,因为体重增加会使心脏承受更大的负担
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不在食物中额外添加盐、鱼露或酱油,避免摄入钠盐、咸味食品、罐头食品、腌制食品和所有加工食品,咸食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多
戒烟和避免饮酒,因为它们影响心脏功能并会导致心肌衰竭
管理压力,通过各种方法,如冥想、旅游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每天至少 30 分钟
心脏病患者需要特别照顾自己:
- 如果体重迅速减轻,应吃易消化的食物,每次不多但频繁,以防营养不良
- 定期称体重并记录,如果体重在 1 – 2 天内增加 1 公斤,可能表示液体滞留,应立即咨询医生
- 如果出现肿胀按压留痕,应立即就医
- 避免食用咸味食品
- 按医嘱规律服药,如有不适立即咨询医生,并按时复诊
- 避免长途旅行或长时间坐着,不要独自旅行,不要乘坐飞机
- 如果感到疲劳、乏力或不适,应停止运动
心脏不适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讯,切勿忽视。及时就医是确保健康的关键。通过了解症状、掌握自救方法、注意日常预防,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