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揭秘:圆明园数字化复原黑科技
中央美院揭秘:圆明园数字化复原黑科技
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历经沧桑,如今仅存遗址。然而,借助数字化技术,这座昔日的园林胜景正在以全新的方式重现世人眼前。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作为这一数字化复原项目的主力军,运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创新的数字手段,让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得以重现。
数字化复原:重现历史风貌
在“圆明·交融——圆明园研究成果展”上,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展示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数字化复原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圆明园四十景数字复原机械臂装置表演。这一装置通过机械臂编程技术与数字化复原的结合,精准再现了圆明园四十景的布局和风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昔日的皇家园林之中。
除了机械臂装置,研究中心还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圆明园四十景AI古装打卡拍照系统”。这一系统利用AI技术,让游客可以“穿越”到圆明园的历史场景中,身着古装与园林景观合影,体验沉浸式的参观乐趣。
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由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参与开发的《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体验项目,是全球首个以圆明园为主题的3A级画质VR体验。该项目采用先进的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实现了对圆明园历史场景的1:1复刻。
在VR体验中,游客可以自由漫步于圆明园的各个景点,从海晏堂的喷泉到大水法的石柱,从如园的江南园林到西洋楼的欧式建筑,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复原,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圆明园的昔日盛景。
跨学科融合:创新与传承的结合
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在项目中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考古文史研究、数字化复原、机械臂编程技术、AI技术、视觉传达设计、造型艺术创作等多种技术手段融为一体。这种跨学科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复原的精度,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研究中心将数字化复原成果转化为实物文创和数字藏品。例如,王川教授的数字版画被设计成T恤衫,圆明园研究中心的数字复原成果也被制作成冰箱贴等周边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圆明园的文化魅力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延续。
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的数字化复原项目,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通过创新科技手段,研究中心让圆明园的历史风貌得以重现,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项目不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文旅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领略到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