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古今变迁探秘:从金中都到现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古今变迁探秘:从金中都到现代

引用
光明网
8
来源
1.
https://news.gmw.cn/2024-07/28/content_37464315.htm
2.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4204dd260102zl7m.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24-03/18/content_26048293.htm
4.
https://cntmedia.cn/cnt/depth/1830512280702554112.html
5.
https://m.newsduan.com/static/content/WT/2024-07-19/1263834400249906256.html
6.
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bjgk/ftgk/sy/202305/t20230530_3117350.html
7.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63f0efe4b000299bad9a0d.html
8.
https://news.pku.edu.cn/wyyd/dslt/79c214eeee44442a8128a23ca50b65c2.htm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纵贯老城南北的中轴线,见证了北京从金中都到现代的沧桑巨变。从鼓楼到钟楼,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天安门,直至南端的永定门,这条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上,承载着逾七个世纪的城市记忆。

01

金中都:北京都城史的开端

金中都的建立,开启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金中都城位于今西城区西部及海淀区、丰台区的一部分,是北京都城史上的第一条中轴线。虽然金中都的遗迹大多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它作为北京都城史的起点,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

02

元大都:中轴线的重新规划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决定在金中都旧城的东北面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元大都。这座都城的规划者是元代科学家刘秉忠,他以《周礼·考工记》中的都城理想模式为蓝本,设计了一座南北略长于东西的长方形都城。

刘秉忠在皇城北面设定了一个基准点,称为“中心台”,这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中首次通过设置基准点来规划城市。从都城正南门丽正门(今天安门位置)向北至中心台,一条中轴线贯穿其间,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大都的规划融合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例如,皇城内的太液池(今北海及中海)周边,建造了大明宫、延春阁等宫殿,体现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色。同时,太庙和社稷坛的布局则遵循了中国古代“左祖右社”的传统礼仪规范。

03

明清北京:中轴线的鼎盛时期

明代在北京城的建设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15处重要的遗产点,包括故宫、天坛、景山、钟鼓楼等。清代基本延续了明代的格局,对部分建筑进行了修缮和改造。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轴线上最宏伟的建筑群。其严谨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天坛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丰收的地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北京中轴线上另一颗璀璨明珠。

04

近现代:保护与传承

进入近现代,北京中轴线经历了多次改造和保护。20世纪50至70年代,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但其规划格局依然延续了中轴线居中对称的景观形态。2021年和2023年,考古工作者对正阳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明代的石雕镇水兽,为北京中轴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实证。

2024年,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这条见证了中国都城规划理念和建筑艺术的中轴线,以其“择中”思想和“和谐统一的整体性中蕴含着变化与对比”的美学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金中都到现代,北京城的变迁历程展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北京的城市脊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自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