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从高中文言文中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必考:从高中文言文中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引用
淘宝网
等
9
来源
1.
https://sg.world.taobao.com/item/778124896529.htm
2.
https://www.sohu.com/a/762384945_120479584
3.
https://www.smzdm.com/p/109770998/
4.
https://www.sohu.com/a/835498523_121124318
5.
https://www.sohu.com/a/823839587_120886047
6.
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6573035/reviews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9%80%9A%E9%AB%98%E7%AD%89%E5%AD%A6%E6%A0%A1%E6%8B%9B%E7%94%9F%E5%85%A8%E5%9B%BD%E7%BB%9F%E4%B8%80%E8%80%83%E8%AF%95
8.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74223/5.html?p2=109823&showDownload=1
9.
http://yw.eywedu.com/tougao/HTML/72467.htm
近年来,“古代文化常识”已成为高考语文全国卷的重要考点。通过深入挖掘高中文言文中的注释,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积累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些知识点包括典章制度、宫殿建筑、科举文化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备考过程中高效掌握这些常识?让我们一起探讨吧!
01
高考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中,古代文化常识主要出现在文言文阅读部分,题型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但不限于:
- 年龄称谓:如“及笄之年”指女子15岁,“弱冠之年”指男子20岁等。
- 地理方位:如“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 历史典籍: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经典著作。
- 历史纪年:如“朔望晦”等月相纪日法。
- 文化制度:如科举制度、官职制度等。
02
高中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考点
年龄称谓
- 及笄之年:指女子15岁,表示已到结婚年龄。
- 弱冠之年: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 而立之年:指30岁,表示已能自立。
- 不惑之年:指40岁,表示已达到不被外物迷惑的年龄。
- 知命之年:指50岁,表示已能知天命。
- 花甲之年:指60岁,表示已到老年。
- 古稀之年:指70岁,表示已到高龄。
- 耄耋之年:指80-90岁,表示已到极高龄。
- 期颐之年:指100岁,表示已到百岁。
地理方位
- 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江阴”在长江南岸,“汉阳”在汉水北岸。
- 东西南北:古代方位词常与特定的地理事物结合,如“关中”指潼关以西地区,“山东”在秦汉时指崤山以东地区。
历史典籍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历史纪年
- 干支纪年: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如“甲午年”。
- 帝王年号纪年:用帝王年号纪年,如“贞观十五年”。
- 月相纪日: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
文化制度
- 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的选拔官员制度,包括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
- 官职制度:如“迁”表示调动官职,“拜”表示授予官职,“黜”表示罢免官职。
03
如何高效学习古代文化常识
- 结合语境记忆:在学习文言文时,注意注释中的文化常识,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 分类整理归纳:将文化常识按类别整理,如年龄称谓、地理方位等,便于记忆。
- 做题巩固提升: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检验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
- 使用工具书:常备《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遇到不懂的及时查阅。
- 系统学习教材:参考王力《古代汉语》等权威教材,系统学习文化常识。
04
推荐学习资源
书籍:
-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权威教材,涵盖大量文化常识。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专门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工具书。
- 《古文观止》:精选历代散文名篇,有助于理解文化背景。
在线资源:
- “牧羊人学古文”视频课程:通过故事背景和逐字分析提高理解。
- “知乎”、“百度百科”:快速查询具体知识点。
- “小猿搜题”、“作业帮”:查找历年真题和解析。
通过以上方法和资源,相信同学们能够更系统地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记住,学习文化常识不仅是应对考试的需要,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古代文化的魅力吧!
热门推荐
Word文档的脚注如何统一管理
乘“萝卜快跑”、用电子支付、给残疾选手打call……台球皇帝的中国生活
阳朔小众打卡揭秘!王一博亲测!这些打卡点,让你的火出圈
安妮·玛丽:用画笔治愈生命的裂痕
捏揉耳朵一处,可以激活全身91穴,通淤堵、活气血
胆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药物、手术与饮食调整
如何打造温馨的家居氛围?这种氛围的打造有哪些创意元素?
“长恨歌演出全攻略”
鬼灭之刃人物分析:炼狱新十郎的角色与意义
最适合6月份旅游的10个地方(六月份旅游城市)
南红的历史之路:从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璀璨历程
厨师公认的四大最好的去腥增香香料,几乎“零差评”,可闭眼放
低钠盐的健康益处:降压、防中风、减死亡风险
粳米和籼米的区别是什么?五常大米、泰国香米如何选购?
减重不只是减脂肪?减重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会车安全指南:掌握技巧与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越野驾驶中怎样选购合适车辆?选购越野车辆有哪些要点?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发现历程
你可能正在偷偷毁掉你的颈椎!
上海补赛100-93战胜山西 球员评价:4人满分,3人及格,4人低迷
怎么确定得了肩周炎
如何识别团队性格特点
深入探讨npm、Yarn、pnpm和npx之间的区别
奶油风软装装修全攻略:从色彩到灯光的完美搭配
自闭症儿童如厕训练的注意事项:需要耐心和细致指导
全球经济形势如何影响黄金价值?市场反应全解析
港股大盘涨跌幅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古代校尉的兵力规模:历史沿革与军事意义
奥克兰到惠灵顿怎样自驾?
管理项目怎么树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