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痛风饮食新指南!七大核心原则助力科学管理
国家卫健委发布痛风饮食新指南!七大核心原则助力科学管理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痛风患者提供了全面、科学的饮食指导。这份权威指南不仅总结了痛风饮食管理的核心原则,还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提供了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七大核心原则,科学指导饮食
指南提出了7项核心饮食原则,涵盖了从食材选择到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建议。
1.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
指南建议每天摄入不少于12种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以保证营养均衡。同时,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豆嘌呤含量略高,但其在人体利用率较低,豆腐、豆干等豆制品经过加工后嘌呤含量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可以适量食用。
2.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每天应摄入不少于500克的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同时,每天摄入300毫升以上的低脂奶制品,以促进尿酸排泄。对于水果,虽然含有果糖,但其中的维生素C、黄酮等成分对降低尿酸有益,因此建议每天摄入200-350克。
3.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促进尿酸排泄。推荐饮用白水、柠檬水、淡茶等,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和生冷饮品。酒精会增加尿酸生成并抑制其排泄,因此应严格限制饮酒,尤其是黄酒和啤酒。
4.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
采用少盐少油的烹饪方式,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烹调油不超过25-30克。避免食用生冷食品,如冰淇淋、生冷海鲜等,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
5.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维持健康体重是预防痛风的关键。18-64岁成年人的BMI应保持在18.5-23.9之间,65岁以上老年人则为20.0-26.9。建议每周进行4-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6.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
根据中医理论,痛风患者可分为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和脾肾亏虚证等不同类型。例如,湿浊证患者应避免肥甘厚味,湿热证患者需限盐戒酒,痰瘀证患者要多饮水,脾肾亏虚证患者则适宜食用温热性食物。
7. 因地因时,择膳相宜
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饮食习惯差异大,指南建议各地居民根据当地食材特点和季节变化调整饮食。例如,沿海地区居民应注意控制海产品摄入,高原地区居民则需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实用建议,助力健康生活
除了上述核心原则,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用建议:
- 每天全谷物食物占比不低于30%,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25-30克。
- 避免过度节食和快速减重,建议每周减重0.5-1.0公斤。
- 养成规律作息习惯,避免疲劳和压力过大。
-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科学依据,权威可靠
据统计,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长期摄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高果糖饮料。肥胖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搭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这份指南的发布,为痛风患者提供了科学、权威的饮食指导。通过遵循指南建议,合理搭配膳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痛风发作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广大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人群仔细研读指南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落实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