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非遗记忆”探秘之旅:校园里的文化传承
三明市“非遗记忆”探秘之旅:校园里的文化传承
三明市,这座被誉为“闽人之源、闽学之源、闽师之源、闽江之源、客家祖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612项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241名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近年来,三明市通过“非遗记忆”系列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记忆”: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非遗记忆”活动是三明市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而推出的大型公益项目,已连续举办三年。该项目以“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进军营”为载体,通过展览、讲座、体验等形式,让非遗文化走进市民生活。
在校园里,非遗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遗产,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艺术。陈景润实验小学、列西小学等学校成为非遗进校园的示范点,通过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展览、组织非遗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校园里的非遗课堂
在大田县第一中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龙制作课程正在上演。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温道双的指导下,学习板凳龙的制作工艺。从龙头龙尾的雕刻到龙身的拼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制作技巧,更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清流县实验幼儿园,一场非遗创意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师生和家长的目光。展览展出了50余件作品,包括版画、油画、摄影、黏土、刺绣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舞龙舞狮、长校拔龙、客家戏曲、客家服饰等清流本土非遗文化。这些作品中,有不少出自幼儿园小朋友之手,展现了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的未来
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通过亲手制作、互动体验等方式,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所说:“以前总觉得非遗文化离我们很远,但通过学校的活动,我发现这些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有趣。我希望将来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遗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培养下一代的文化自觉。三明市通过“非遗记忆”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文化的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