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下的羽绒服选购指南:看绒子含量!
新国标下的羽绒服选购指南:看绒子含量!
随着气温骤降,羽绒服成为冬季必备单品。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羽绒服,如何选购一件真正保暖、质量可靠的羽绒服?根据2022年4月1日实施的新国标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消费者在选购时应重点关注“绒子含量”。
新国标下的羽绒服选购标准
新国标对羽绒服的质量标准进行了重要修订,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这一改变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和质量优劣。
什么是绒子含量?
绒子含量指羽绒羽毛中绒子所占的质量百分比。绒子是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由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组成,是羽绒服保暖的核心。与旧标准的“含绒量”相比,绒子含量的定义更加严格,因为它不包括绒丝和羽丝等次要成分,能更准确地反映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如何选购优质羽绒服?
选购羽绒服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绒子含量
新国标规定,羽绒服的绒子含量必须达到50%及以上。优质羽绒服的绒子含量一般在80%-95%之间。选购时要仔细查看标签,确保标注的绒子含量符合要求。
蓬松度
蓬松度是衡量羽绒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蓬松度越高,羽绒储存空气的能力越强,保暖效果越好。普通羽绒服的蓬松度在600-700之间,高端产品可达800甚至1000。可以通过按压羽绒服测试其回弹速度和蓬松程度来判断蓬松度。
充绒量
充绒量是指羽绒服中填充的羽绒总重量,单位为克。充绒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羽绒服的整体保暖能力。一般来说,轻薄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在40-90克之间,适合10℃以上的温度;常规款在150-200克,适合-5℃至10℃;长款羽绒服充绒量在250克以上,可应对-15℃至-25℃的严寒天气。
常见选购误区
价格越高越好:价格与质量并不完全成正比。一些品牌羽绒服的价格中包含了品牌溢价,而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可能更适合普通消费者。
羽绒服越厚越保暖:保暖效果主要取决于羽绒的质量而非厚度。过于厚重的羽绒服可能混入了其他填充物,反而影响保暖效果。
柔软度越高越好:优质的羽绒服摸起来不会非常柔软,应该有一定的硬度。如果手感过于柔软,可能是填充了棉花或边角料。
白绒比灰绒更保暖:新国标已经取消了羽绒颜色的区分,白绒和灰绒的保暖效果没有差别。
实用选购建议
- 选择正规品牌,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 查看吊牌,确认羽绒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
- 用手按压,观察蓬松度和回弹速度
- 闻一闻是否有刺鼻气味
-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厚度和款式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消费者就能在选购羽绒服时做出明智的选择,既避免上当受骗,又能买到真正保暖、舒适的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