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广东首条连接两大经济特区的高等级公路
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广东首条连接两大经济特区的高等级公路
深圳—汕头高速公路,简称深汕高速公路,是中国广东省境内第一条连接深圳市与汕头市的高等级公路,全长286.567千米,设计速度100~120千米/小时。作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汕高速公路在促进珠三角与潮汕两大经济圈的互补,以及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汕头高速公路,简称深汕高速公路,是中国广东省境内第一条连接深圳市与汕头市的高等级公路,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组成部分。
深汕高速公路西段于1993年5月动工建设,东段于1993年11月1日动工建设,全段于1996年12月28日投入运营;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改扩建工程于2018年12月26日动工建设,拟2024年建成通车。
深汕高速公路西起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金钱坳立交,东至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汕头海湾大桥,线路全长286.567千米,设计速度100~120千米/小时。
建设历程
1985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复函广东省交通厅,同意立项引用外资兴建深汕公路(今深汕高速公路)。
1986年7月,广东省交通厅组织对深汕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议。
1988年,原中国国家计委准备引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深汕公路;4月,工程项目完成全线初步设计。
1989年4月,原中国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进行定测和施工图设计,设计文件分二段编制,第一段为龙岗至潭西段,第二段为潭西至达濠段;9月,广东省交通厅通过深汕公路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
1991年2月,原中国国家计委批准深圳至汕头公路工程立项。
在规划设计阶段期间,因当时中国国内存在“中国搞高速公路太超前”的观点意见,深汕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名称改为《深圳—汕头一级汽车专用公路》。
1992年,原中国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建设深汕高速公路,项目列入广东省重点工程范畴。
1993年5月,深汕高速公路西段(龙岗至潭西)开工建设;11月1日,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潭西至汕头海湾大桥)开工建设。
1995年12月28日,深汕高速公路汕头至海门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汕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1996年11月8日,深汕高速公路东段建成通车;12月28日,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暨全段开通运营。
2000年1月30日,深汕高速公路全段完成验收。
2010年,深汕高速公路全段纳入沈海高速公路深汕段,编号为国家高速G15。
2018年12月26日,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
2022年12月28日,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淡水东立交至白云仔互通段通车运营。
2024年8月1日,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梅陇至洛坑改线段深圳方向建成通车;8月12日,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梅陇至洛坑改线段汕头方向建成通车。10月,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深圳段主线通车。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深汕高速公路西段西起深圳市龙岗区,途经坪山区,惠州市惠阳区、惠东县,汕尾市海丰县、城区,东至陆丰市;东段西起汕尾市陆丰市,途经揭阳市惠来县、汕头市朝阳区,东至濠江区,并通过汕头海湾大桥连接汕头市龙湖区;全线途经粤东沿海平原丘陵地区,线路呈东西走向。
线路互通
路口名称 | 所属区域 | 对接线路 | 里程 |
---|---|---|---|
澳头收费站 | 汕头市 | 濠江区 | 沈海高速公路(G15) |
达濠收费站 | 磊广大道(S337) | K2569+367 | |
滨海立交桥 | 汕湛高速公路(S14) | / | |
河浦收费站 | 河浦大道(S337) | K2575+452 | |
海门收费站 | 潮阳区 | 潮海路(S234) | K2581+730 |
田心立交桥 | 潮南区 | 潮汕环线高速公路(S85) | / |
田心收费站 | S237 | K2598+513 | |
仙庵收费站 | 揭阳市惠来县 | S337 | K2603+220 |
美园立交桥 | 揭惠高速公路(S13) | / | |
惠来收费站 | 葵和大道(S337) | K2629+147 | |
隆江收费站 | S337 | K2644+734 | |
东港收费站 | 汕尾市 | 陆丰市 | 东港大街 |
东港立交桥 | 揭普惠高速公路(S17) | / | |
内湖收费站 | 内南碣公路(X139) | K2677+191 | |
霞湖收费站 | S240 | K2696+879 | |
潭西收费站 | 丹东线(G228) | / | |
西湖立交桥 | 梅汕高速公路(粤高速S19) | / | |
汕尾东收费站 | 海丰县 | S241 | / |
汕尾收费站 | 城区 | S241 | K2732+581 |
汕尾西收费站 | S241 | K2740+390 | |
梅陇收费站[22] | 海丰县 | 丹东线(G228) | / |
深汕赤石收费站 | / | ||
深汕鹅埠收费站 | 中兴南路 | / | |
吉隆收费站 | 惠州市 | 惠东县 | 丹东线(G228) |
新村立交桥 | 惠深沿海高速公路(S30) | / | |
白云收费站 | 惠东大道(G324) | K2797+987 | |
凌坑立交桥 | 广惠高速公路(S21) | K2808+155 | |
沙田收费站 | 惠阳区 | S356 | K2820+539 |
淡水东收费站 | 白云六路(S356) | K2827+539 | |
淡水东立交桥 | 惠大高速公路(S23) | K2828+539 | |
淡水收费站 | 人民三路(S358) | K2833+835 | |
惠阳西收费站 | 秋湖路 | / | |
坑梓东立交桥 | 深圳市 | 坪山区 |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S86) |
坑梓收费站 | 坑梓大道 | K2845+817 | |
金钱坳立交桥 | 龙岗区 | 沈海高速公路(G15)、长深高速公路(G25)、深岑高速公路(G2518) | K2852+047 |
备注:①以上里程间距按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起点计算。②撤销鲘门收费站,埔边、长沙湾、白云仔收费站分别更名为汕尾、汕尾西、吉隆收费站。
线路参数
技术标准 | 公路等级 | 一级公路、高速公路 |
---|---|---|
线路里程 | 286.567千米 | |
路基宽度 | 24.5米、41米、42米 | |
车道规模 | 双向四、八车道 | |
设计速度 | 100~120千米/小时 | |
荷载等级 | 汽车—超20、挂车—120 | |
通行性质 | 全封闭、全立交、汽车专用 |
配套设施
服务设施
高速公路服务区
名称 | 位置 | 功能 |
---|---|---|
惠来服务区 | 惠来收费站与隆江收费站之间 | 加油、汽修、停车、餐饮 |
东港服务区 | 东港收费站北面 | |
内湖服务区 | 内湖收费站南面 | |
陆丰服务区 | 霞湖收费站东面 | |
长沙湾服务区 | 汕尾西收费站西面 | |
深汕服务区 | 深汕鹅埠收费站与吉隆收费站之间 | |
白云仔服务区 | 鲘门收费站与白云仔收费站之间 | |
沙田服务区 | 沙田收费站与淡水东收费站之间 |
截至2017年,广东省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达100%,涵盖深汕高速公路所有收费站。
辅助设施
深汕高速公路全线设有绿化、声屏障、定点和流动测速等设施。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收费标准表
车型 | 类别 | 收费标准 |
---|---|---|
一类车 | 9座以下客车 | 0.60元/车·千米 |
2轴货车(车长<6米且总质量<4.5吨) | ||
二类车 | 10座至19座客车 | 0.90元/车·千米 |
2轴货车(车长≥6米或总质量≥4.5吨) | 1.26元/车·千米 | |
三类车 | 20座至39座客车 | 1.20元/车·千米 |
3轴货车 | 1.90元/车·千米 | |
四类车 | 40座以上客车 | 1.80元/车·千米 |
4轴货车 | 2.25元/车·千米 | |
五类车 | / | / |
5轴货车 | 2.32元/车·千米 | |
六类车 | / | / |
6轴货车 | 2.45元/车·千米 |
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收费标准表
车型 | 类别 | 收费标准 |
---|---|---|
一类车 | 9座以下客车 | 0.45元/车·千米 |
2轴货车(车长<6米且总质量<4.5吨) | ||
二类车 | 10座至19座客车 | 0.68元/车·千米 |
2轴货车(车长≥6米或总质量≥4.5吨) | 0.95元/车·千米 | |
三类车 | 20座至39座客车 | 0.90元/车·千米 |
3轴货车 | 1.42元/车·千米 | |
四类车 | 40座以上客车 | 1.35元/车·千米 |
4轴货车 | 1.69元/车·千米 | |
五类车 | / | / |
5轴货车 | 1.74元/车·千米 | |
六类车 | / | / |
6轴货车 | 1.84元/车·千米 |
交通流量
2017年4月1日至4日(清明节假期时段),深汕高速公路埔边段累计车流量超过25.6万辆次。
2019年4月5日至7日(清明节假期时段),深汕高速公路全线路段累计车流量超过6.8万辆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深汕高速公路项目设计时处于中国国内高等级公路起步阶段,设计人员对高速公路设计经验不足,设计存在缺陷;在建设施工期,对经过软土路基较多的潮汕平原微丘地区的路基、路面修筑技术认识不足,造成在路基、路面处理上存在问题;由于养护经验不足及通车后超重车碾压,路面遭到破坏,逐渐出现较严重病害。
重点工程
深汕高速公路重点工程有:汕头海湾大桥、长沙湾特大桥、圆墩山隧道。
价值意义
深汕高速公路建成后,这条连接深圳、汕头两个经济特区,间接联通厦门经济特区的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拉动作用,促进珠三角与潮汕两大经济圈的互补,有力促进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车后的深汕高速,与广深高速、梅观高速、机荷高速等一起构成深圳“七横十三纵”高速路网骨架。随后,深圳借助各级公路的延伸、辐射功能,迅速实现城市自身的繁荣壮大和对周边区域、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深圳晚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