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重塑当代艺术?专家热议艺术创作的未来
AI如何重塑当代艺术?专家热议艺术创作的未来
2024年7月,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这场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学者、艺术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人文与科技的未来发展。
论坛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提到,AI对人类的威胁,依然来自人自身。人工智能并不是为了像人,更不是为了取代人,它有自己的未来,而且是多种的、开放的未来。由此才有了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也即两个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与Artistic Intelligence(艺术智性)。
AI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定位:是工具还是创作者?
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教授在论坛上表示,AI终将会往前走,只是身为艺术家,该如何去应用它、驾驭它。摩尔线程摩尔学院院长李丰则认为,AI产生的内容恰恰打断了人类特有的想象力,缺乏作品产生的心路历程,失去了语境,因此现在AI产生出来的作品离艺术还很远。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费俊教授通过其作品《有趣的世界》装置二,探讨了AI时代的艺术是一场人机共谋的叙事。他认为,机器是否可以单纯通过算法来形成一种与人类不同的叙事,而这种叙事能力既有别于人类的叙事能力,又能够与人产生共情?
AI艺术创作的现状与局限
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认为,无论人工智能进化到哪个阶段,都有无法避免的艺术局限。AI创作“本体失根”,拟主体没有源自生命体实践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没有王夫之所说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铁门限”,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历史镜像、时代精神、生活阅历均无从谈起。
AI与人类艺术家的协作模式
在影视领域,AI的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多款国产视频生成大模型加速迭代,AI可以低成本、快速完成某些镜头,为电影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导演王子川表示,技术不仅仅是工具,也拓展了叙事艺术的新维度,为电影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AI可以把创作者的想象快速变成可视化内容呈现出来。”
AI艺术创作的伦理问题
随着AI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AI创作的艺术品缺乏情感和意义,无法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同时,AI创作的“情感虚置”和“意义缺席”将成为AI创作确证自身艺术性的巨大挑战。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所说,数字虚拟技术及其幻觉工业越发展,身心交感的艺术经验、从艺术经验而来的感性就越发可贵。艺术智性所激发的是一种感性、知觉的解放状态。科学“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而艺术“通过解放获得知识”。21世纪的新技术正在创造出一种新的人道,这正是未来艺术的工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