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2025年将迎更大发展机遇
碳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2025年将迎更大发展机遇
2024年,中国碳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全年成交量达1.89亿吨,成交额突破181亿元,创下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的新高。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碳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更为未来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法规:碳市场发展的基石
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该条例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框架,规定了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对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碳市场进入了规范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
市场表现:碳价波动与交易活跃度
2024年,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成交量占比高达79%。12月更是创下7536.55万吨的单月成交量新高。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全国碳市场日均成交量达383.67万吨,较11月增长近四分之一,单日最高成交量接近990万吨。
碳价方面,2024年全国碳市场每日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106元/吨之间波动。其中,4月24日首次突破百元大关,年末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3年底上涨22.75%。碳价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对碳排放配额的旺盛需求,也体现了碳市场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行业扩容:碳市场迎来新参与者
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标志着碳市场即将迎来首次行业扩容。根据方案,这三个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将被纳入管控范围,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新增约30亿吨。
这一扩容计划将使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从目前的2257家电力企业扩大到近4000家。随着更多行业的加入,碳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
CCER重启:市场注入新活力
2024年,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迎来重要进展。据统计,CCER重启开户数量已超过4500家,首个CCER项目完成登记。这一进展为碳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碳交易的途径。
国际经验:欧盟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欧盟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SMA)发布的报告显示,欧盟碳市场在定价、交易和衍生工具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欧盟的经验表明,通过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展望2025:碳市场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CCER市场的重启,中国碳市场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25年,随着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正式纳入,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也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碳市场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新的投资机会,更体现了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趋势。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持续升温,碳市场作为推动减排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将持续提升。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把握碳市场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