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厕改革:从“排队尴尬”到“网红打卡”
深圳公厕改革:从“排队尴尬”到“网红打卡”
近日,深圳公厕频频登上热搜,不仅因为其高颜值的外观设计,更因为其创新的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了女性如厕难的问题。从景区、庭院到艺术馆,这些设计独特的公厕正在成为深圳新的网红打卡地。
创新举措:潮汐厕位和无性别厕所
为了解决女厕排队的难题,深圳推出了两项创新举措:潮汐厕位和无性别厕所。
潮汐厕位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交通领域的潮汐车道。在早晚高峰期,通过调整隔离设施,将部分车道改为单向行驶,以缓解交通拥堵。深圳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公厕设计中,在人流量大的时段,通过移动隔板,将部分男厕位临时改为女厕位,从而动态调节男女厕位比例,有效应对高峰期的如厕需求。
无性别厕所的出现则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公厕的性别界限。这种设计取消了男女分区,采用独立的厕位,每个厕位都配备了完整的设施,既提高了使用效率,又兼顾了不同群体的需求。这种设计特别受到带小孩的家长和需要照顾家人的群体的欢迎。
“内外兼修”的深圳公厕
深圳公厕的革新不仅仅体现在功能设计上,更体现在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智能化设施上。
莲花山公园山顶公厕,以山林近景、城市远景为背景,让如厕成为一种享受;较场尾恋人之翼公厕,以大鹏鸟为原型,三面全景雾化玻璃与海天美景融为一体;文锦渡社区公园的罗马柱公厕,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
走进公厕内部,你会发现这里配备了纸巾、挂钩、镜子、空气喷香机、洗手液、烘手器等一应俱全的设施。对于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孕妇和带小孩的家长,深圳公厕都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改革成效:从“将就”到“享受”
深圳公厕的变革,让市民的如厕体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人们出门在外总是尽量避免使用公厕,而现在,深圳人却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公厕的愉快体验。“深圳厕所干净不说,有空调不说,有的还有淋浴间,最重要的是还有纸哦!”一位网友这样描述道。
香港网友在深圳体验公厕后感叹:“门是电动按钮开关,走进去感觉很先进,设备也很新,里面很多按钮,我的朋友甚至按错按到警钟,幸好马桶没把他弹射上天空!”
“深圳经验”:可借鉴的城市治理样本
深圳公厕改革的成功经验已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深圳共新建公厕501座,改造提升公厕3425座,目前全市共有4500余座公厕,均对市民免费开放。
为了方便市民快速找到附近的公厕,深圳还开发了公厕电子地图导航服务,在“i深圳”“美丽深圳”公众号以及“微信城市服务”等平台发布,并与高德、百度、腾讯等地图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广州等城市已经开始借鉴深圳的经验,提出将低使用率男厕改造为无性别公厕,优化男女厕位比例,配置第三卫生间,加强无障碍设施配置,推进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深圳公厕改革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女性如厕难的问题,更体现了城市治理的人性化和精细化。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值得更多城市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