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后街花灯:点亮福州千年古城的春节记忆
南后街花灯:点亮福州千年古城的春节记忆
夜幕降临,福州三坊七巷的南后街上,一盏盏花灯次第亮起,将古老的街巷映照得流光溢彩。在这些璀璨的灯火中,不仅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更承载着福州千年古城的春节记忆。
福州花灯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100多年。作为曾经全国十大花灯盛行城市之一,福州的花灯文化源远流长。南后街,这条见证了福州历史变迁的老街,自宋代起便是花灯展示与交易的中心。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这里都会张灯结彩,吸引无数市民与游客前来观赏。
福州花灯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以竹条为龙骨,经过精细的破篾、折弯、搭架等工序,形成稳固的骨架。随后,匠人们会在骨架上裱糊纸张或绢布,再以精湛的画工描绘出各种图案。花灯的种类繁多,从传统的状元骑马灯、送子灯到栩栩如生的生肖灯,每一种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在福州,花灯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期间,有外婆为外孙送灯的习俗,寓意着祝福与希望的传递。正月十一“上采日”,孩子们提着外婆送的灯,成群结队走街串巷嬉戏玩耍,成为老福州人难忘的童年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花灯面临着工业化生产的挑战。南后街改造后,许多老手艺人的店铺相继搬离,传统花灯的市场逐渐萎缩。即便如此,仍有一批匠人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手艺。
南后街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瑞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自7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花灯制作,如今已将这门手艺传承了数十年。在他的手中,一盏盏精美的花灯从设计到成品,都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的精良制作。虽然传统花灯的销量大不如前,但杨瑞霖并未放弃。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花灯技艺的传承中,不仅向后代传授技艺,还经常走进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项传统工艺。
一盏花灯,点亮的不仅是夜晚的街道,更是一代代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南后街,这份传承千年的灯文化,正以它独特的方式,续写着新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