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集团:多措并举保障浙江能源安全
浙能集团:多措并举保障浙江能源安全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保供形势,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能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累计发电2009亿千瓦时、电煤供应量6734万吨、供气量133亿立方米、供热量13744万吉焦,分别同比增长7.1%、3.2%、12%、6.8%,其中发电量、电煤供应量、供热量再创历史新高,发电量首破2000亿千瓦时。
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抓手,浙能集团围绕“六主”定位,全面担稳浙江省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重任,关键时刻顶得上、稳得住,圆满完成迎峰度夏等重要时期能源保供任务。
煤炭保供:供应链协同优势凸显
浙能集团量质并举强化资源保障,年初落实煤炭资源超7000万吨,确保供应充足。浙能集团煤炭及运输分公司积极加强内外部协作,精准调控国内长期合作协议供应商交货节奏,为电厂量身定制个性化保供方案,确保电厂得到精准适配的“口粮”。
为保障煤炭进口通畅,浙能集团多方发力,迅速提升了综合“硬实力”和服务“软环境”,今年在省内舟山、温州口岸堆存空间进一步扩大,省外进口煤“新粮仓”也在稳步开拓。迎峰度夏期间,旗下富兴燃料重点提升进口煤炭通关效率,加强与口岸单位的协调合作,确保进口煤炭快速通关放行;浙能港口开启“连轴转”模式,确保煤炭不间断装卸,7月18日浙能港口煤炭单日吞吐量17.6万吨,创2009年码头开港以来历史新高。
电力保供: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为应对用电高峰,浙能集团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3号机组、镇海联合发电公司燃机异地迁建项目已投产运行,为浙江省2024年度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再添“硬实力”。
7月8日,浙能集团所属76台机组全部在网发电,“加足马力”保障社会民生用电需求,机组平均负荷率更连破年内记录,最高达97.73%,省内统调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保持在20天以上。浙能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始终将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确保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并积极跟踪研判发用电、外来电形势,及时调整、优化运行方式。各发电厂进一步精细运行管理,加大对重点设备、部位的巡点检频次,强化应急值守,确保机组在关键时刻顶得上、稳得住。
天然气保供:多气源保障体系完善
迎峰度夏期间,浙江省内的天然气需求也急剧攀升。面对挑战,浙能集团充分利用天然气产业链协同优势,统筹内外部气源组织,强化上下游联动,发挥天然气贸易平台功能,推动煤制气稳产满产,拓宽海气入浙通道,丰富天然气运输方式,确保浙江省天然气供应“应保尽保”。
7月迎峰度夏高温期间,浙江省统调燃气电厂单日用气量连续三天超3500万立方米。在此期间,浙能天然气集团供应的发电用天然气占比超七成,有力支撑了浙江省燃气机组顶峰出力。浙江浙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保民生用气的基础上,加大对工商业用户支持力度,确保满足高峰时段燃气需求。
为保障迎峰度夏关键时刻气量“上得去、稳得住”,浙江浙能天然气贸易有限公司携手中国海油、国家管网等合作伙伴,通过打通跨省管输通道、协调多路气源增供、释放“管网通”应急储备和调动LNG罐容调峰等方式,有力填补了浙江天然气供应缺口。
煤制气是浙能集团多气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日来,浙能集团旗下的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制天然气产量超600万立方米/天,为浙江省天然气保供增添了“底气”。
烈阳高照,浙能集团旗下的伊犁新天煤化工仪控人员正在检测仪表工作状态。 方佳 摄
进口LNG是浙能集团天然气保供的又一重要支柱。近日,载运着13万立方米(约5.74万吨)进口LNG的马绍尔群岛籍“AL WAKRAH”轮抵靠小门浙能温州LNG接收站码头。这是今年7月份浙能温州LNG接收站码头临时口岸开放获交通运输部批复以来接卸的首艘LNG船舶。
创新驱动:数字技术提升保供能力
面对电网面临的“双峰双高”挑战,浙能集团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先行先试,以“虚拟电厂”模式挖掘用电侧可调负荷潜力、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助力迎战夏日电力尖峰负荷挑战。
6月28日,浙能集团首台“虚拟电厂”机组成功通过72小时试运行,有望在迎峰度夏期间省内用电供需平衡方面发挥实效。该项目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破除地理空间约束,对分布式发电、用电、储能资源进行聚合和管控,形成一个特殊的“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助力电网实现“安全+效率”双提升。
“浙能‘虚拟电厂’将加快推进资源聚合接入,持续开发多种类型聚合机组,建立电网与用户联系的中间平台,创新数字能源新业态。”浙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展望:持续筑牢能源安全屏障
为进一步增强能源保供能力,浙能集团近年来全力推进六横电厂二期工程、白马湖实验室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嘉兴电厂四期工程、六横LNG接收站工程等省“千项万亿”工程,为浙江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压舱石”。
当前正值迎峰度冬之际,浙能集团以“动”制“冻”,已制定好相关应急预案,着力强化资源掌控,加强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提升整体运行效能和效率,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