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帅医生揭秘:成年人感统失调真相
黄帅医生揭秘:成年人感统失调真相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成年人面临着诸多心理与生理的挑战。其中,感统失调是一个被忽视却广泛存在的问题。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悄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社交、时间管理及日常生活。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黄帅指出,感统失调在成年人中十分常见,其表现形式多样,不仅会影响情绪管理、社交互动,还会导致时间管理和日常生活技能受损。虽然感统失调不是病,但必须及时纠正。通过了解其症状和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隐形健康威胁。
感统失调的具体表现
情绪管理困难
- 情绪波动大:情绪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易怒或易悲,难以自我调节。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崩溃。
- 焦虑与抑郁:长期的统感失调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对未来充满担忧,对现状感到无助和沮丧。
社交互动障碍
- 社交回避:害怕与人交往,尽量避免社交场合。即使在社交场合中,也可能表现出紧张、不自在的情绪。
- 沟通障碍:在与人交流时,可能出现理解困难或表达不清的情况。他们可能经常忘记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对别人的话反应迟钝。
- 孤独感:由于社交互动的减少,个体可能感到孤独和被孤立,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统感失调症状。
时间管理与规划混乱
- 时间观念模糊:经常迟到、忘记重要事项,时间利用效率低下。他们可能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日程,导致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乱。
- 决策困难: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害怕做出决定。这种决策困难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感官系统失调
- 触觉失调:对触摸的敏感度异常,可能表现为过分敏感或迟钝。例如,不喜欢别人的碰触、胆子小、不敢与别人接触等。
- 前庭平衡失调:在日常生活中平衡性下降,特别是在一些平衡性需求较高的运动或动作时,容易摔跤或失去平衡。
- 视觉失调:在视觉方面表现出异常,如无法正常阅读、读书容易跳行跳字、看字容易颠倒等。
- 听觉失调:经常忘记别人说过的话或忘记任务安排,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别人的话反应迟钝或不做反应。
日常生活技能受损
- 动手能力差:在进行日常生活技能(如烹饪、清洁等)时表现出困难,动作不协调或容易出错。
- 选择困难:在购物、穿衣等日常决策中表现出犹豫不决,难以做出选择。
感统失调案例
一位成人感统失调患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健忘,例如领导刚刚交代过的事情转头就忘得一干二净,还要与领导再次确认,长此以往工作效率非常低。很多事情明明看上去很简单,也听得懂,但做的时候却总是做不到,做事容易一根筋,不会转弯,钻牛角尖;敏感、多疑,心里想的和自己做出来的结果总是不一致。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跟家人还是孩子,明明想好好说话,但一张嘴就是唇枪舌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含胸驼背,东倒西歪,动作不协调、身板站不直,动作笨拙、常双手托腮,失眠。看起来无精打采,而且非常容易感觉到疲惫。每天在家都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争吵不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
如何应对成年人统感失调?
面对统感失调的挑战,我们并非无能为力。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我们可以逐步走出困境:
自我认知与接纳: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统感失调状况,是改变的第一步。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通过运动、瑜伽、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和压力。
加强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分享和交流经验来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心理咨询师或康复师,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参加康复训练: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法,提升感官统合能力和注意力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针对感统失调可能伴随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例如,可以使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来缓解情绪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并非针对感统失调本身,只能缓解部分症状。
心理治疗:对于感统失调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咨询心理医生,患者可以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家庭教育和支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感统失调患者非常重要。家庭成员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对感统失调患者的理解和关爱,尊重患者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支持: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和支持,如参加相应的康复训练班、支持团体等,与同类患者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感统失调带来的问题。
行为疗法:通过正面强化、塑造和惩罚等手段来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适用于纠正不良习惯或社交障碍等问题。
运动疗法:借助一系列有计划的身体活动来改善患者的协调性和注意力集中力。适合提升因运动协调性差导致的书写困难或体育成绩不佳等情况。
营养补充:通过口服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营养素补充剂来支持大脑发育和功能优化。适用于弥补可能由于饮食不均衡引起的微量营养素缺乏。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配制汤药或丸散膏丹,调整体质以辅助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对于某些伴随情绪波动或消化系统异常的感统失调病例有益。
感统失调的治疗以感觉统合训练为主,辅以家庭锻炼和日常干预。通过专业设计的活动,帮助儿童改善大脑对感觉信息的处理能力,提升运动协调性、注意力及学习能力。大多数儿童经过系统治疗后,症状能得到有效改善,预后良好。
重要的是,感统失调并非传染性疾病,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潜伏期,因此无需担心其传染性。同时,感统失调并非致命性疾病,无直接病死率。
预防方面,建议提供丰富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觉刺激,鼓励儿童多参与体育活动和社交互动,同时避免过度保护和限制。
感统失调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南加州大学Ayres博士提出感统理论后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对儿童神经发育的深入研究,感统失调的识别与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家庭、学校及医疗机构在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