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防烫伤指南:让宝宝远离意外伤害
春节防烫伤指南:让宝宝远离意外伤害
春节前夕,一则新闻令人揪心:1月29日晚,一名11岁男孩在燃放烟花时,因等待时间较长而试图查看发射口,结果被突然喷出的火焰严重烫伤脸部,皮肤出现大水泡并脱落。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春节期间儿童安全的警钟。
随着春节的到来,家庭聚会增多,厨房活动频繁,一岁宝宝发生烫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据统计,春节期间是儿童烧烫伤的高发期,其中热液烫伤最为常见,其次是烟花爆竹、取暖设备等。
烫伤高发场景
厨房热源:烹饪时的热油、热水、蒸汽是主要隐患。特别是在炸制食物时,油温过高或食材带水都可能导致热油飞溅,烫伤手部和脸部。
烟花爆竹:儿童在燃放时容易被火星、炸片烫伤。特别是手持类烟花,如“仙女棒”,一旦火头脱落极易造成伤害。
取暖设备:暖手宝、热水袋等取暖设备如果使用不当,如长时间贴近皮肤或发生漏水,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将暖瓶、热锅、打火机等物品放置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烹饪时使用锅盖遮挡,防止热油飞溅。
安全燃放:选择合法合规的烟花爆竹,不要让儿童单独燃放,必须有成人陪同。在空旷、远离建筑物和人群的地方燃放。
正确使用取暖设备:购买质量合格的产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不要在充电时使用暖手宝,热水袋灌水量不宜过满,使用时包裹一层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烫伤后的紧急处理
一旦发生烫伤,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冲:用缓慢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
脱:小心除去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开。
泡:继续在冷水中浸泡15-30分钟,但儿童不宜时间过长,避免体温流失。
盖: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不要涂抹任何药物或偏方。
送:除轻微烫伤外,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其他注意事项
饮食安全:避免让宝宝食用高油高盐食物,自带宝宝专用食品。使用专用餐具,避免与大人共用餐具。
个人卫生:教育宝宝不要随意触摸眼睛、脸蛋和嘴巴,避免他人亲吻宝宝,减少细菌感染风险。
作息规律:保持宝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因行程安排打乱生物钟。
安全教育:向宝宝讲解玩耍的危险性,禁止玩火,远离易燃物品。
春节是团圆喜庆的时刻,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春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