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研究证实:PM2.5浓度每增10微克,心血管急诊增6%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47: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研究证实:PM2.5浓度每增10微克,心血管急诊增6%

最近,全国多地空气质量频频爆表,PM2.5和PM10等污染物浓度高企。除了引发呼吸道不适,空气污染还可能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污染环境中,不仅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强调,相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更容易长时间悬浮在空中,由于它粒径小,吸入几率变得更大,它可抵达肺的深部,深入下呼吸道,甚至穿透肺泡膜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研究表明,PM2.5可影响人体的呼吸、心血管、免疫、生育、神经和遗传系统等,PM10可进入人的鼻腔及气管,而 PM2.5除了能进入肺部,还能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引起肺部和全身炎症,增加动脉硬化、血脂升高的风险,导致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

国际研究发现,每年由于大气污染而早亡的人数约80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颗粒物污染。如果PM2.5浓度能降低10 微克/立方米,由肺病导致早亡的人数将减少6%,肺癌人数将减少8%。

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解释,实际上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台湾大学医院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该研究招募了86名上班族,监测了环境温度、湿度和PM2.5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温度每上升1℃,人体会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而在冬季,环境温度下降则会导致血压显著升高。此外,研究还发现PM2.5对血压有显著影响,每增加1μg/m3,手臂舒张压会增加0.36mmHg,中心动脉舒张压会增加0.45mmHg,这表明PM2.5的空污可能会增加城市上班族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健康威胁,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臻教授建议,防范PM2.5对健康的伤害,必须从日常生活着手。首先,户外锻炼要选好时间。冬季天黑以后天亮以前刚好是一天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时候,人们外出和运动最好避开这两个时段,尤其是中老年人尽量选择10时—14时出行。回到室内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清洗鼻腔。其次,要多喝水、减少吸烟,同时远离 “二手烟”,减轻肺、肝等身体器官的负担。

此外,专家还建议,在重度霾天气时,居民应关闭门窗,减少室外PM2.5的污染对居室内的影响;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从而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同时,王臻还提醒公众,防范PM2.5对健康的伤害,必须从日常生活着手。首先,户外锻炼要选好时间。冬季天黑以后天亮以前刚好是一天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时候,人们外出和运动最好避开这两个时段,尤其是中老年人尽量选择10时—14时出行。回到室内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清洗鼻腔。其次,要多喝水、减少吸烟,同时远离 “二手烟”,减轻肺、肝等身体器官的负担。

王臻强调说,其实,低碳生活就在大家的一念之间:少开一天车,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地铁等出行方式;选购小排量环保车型,告别大排量的SUV;少乘电梯,多走楼梯;使用空调不要频繁开和关,冬天调低一度,夏天调高一度……畅行低碳生活的每件小事,都是为减轻空气污染尽一份力量。

面对空气污染这一全球性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通过减少污染排放、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关注空气质量预报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降低PM2.5对心血管健康的威胁。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