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亚洲象: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亚洲象: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A%E6%B4%B2%E8%B1%A1/518517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象科亚洲象属。它们具有壮硕的身体、巨大坚实的脑袋、鼻部显著延长且十分灵活;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几乎无毛;四肢粗壮,足为圆形;长有一条长尾,尾尖有黑色的长毛;雌象体形稍小;幼象通常皮肤颜色更深,体表具有更多的刚毛;雄象长有象牙,雌象象牙较短,一般不能直接观察到;亚洲象耳朵较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


亚洲象(4张)

体型特征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体积最大的,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身长为57米,肩高约2.43.1米,尾长为1.2~1.5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

鼻子

亚洲象的鼻子是现存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

象牙

成年雄性具有一对向前伸出的长象牙(特化延长的上门齿),末端稍向上翘,最长可达200厘米。成年雌性和幼年个体也长有较短的象牙,但通常不突出嘴外或仅露出数厘米,一般不能直接观察到。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耳朵

亚洲象的耳朵也很大,宽度近1米,有利于收集音波,所以听觉非常敏锐,彼此之间常用次声波进行联络。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体温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地,还能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栖息环境

亚洲象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

食性


亚洲象

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习性

亚洲象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

生长繁殖


亚洲象

亚洲象孕期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平均寿命为65~70岁。

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雌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

亚洲象没有固定的发情期,雄兽与雌兽交配时,总是双双躲进僻静的密林深处进行。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不惧怕任何动物的威胁,但也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亚洲象的繁殖率较低,大约5~6年才能繁殖一次,怀孕期长达18~22个月。雌兽产仔于秋末冬初,每胎只产一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重为70~100公斤,大小同小牛犊差不多,鼻子不算太长,也没有长牙,全身为棕红色,没有毛,出生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跟随群体四处活动了。幼仔的哺乳期大约需要2年,14~15岁性成熟,完全长成则在18~24岁。亚洲象的寿命较长,一般可以活到65~70岁,也有甚至能活到110~130岁的说法。亚洲象则是要躺着睡觉,它们一般慢慢的侧卧着,之后再将腿伸出去,亚洲象一般不站着睡觉,如果它站着睡觉了,那就表示其生病了。

物种分布


亚洲象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中国境内目前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

中国分布:亚洲象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3个地区:西双版纳、普洱(以前名为思茅)与临沧,偶尔有扩散或游荡的个体或小群外移到其他地区。

世界分布: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亚种分类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年份
西亚象
Elephas maximus asurus
Deraniyagala,1950
婆罗洲侏儒象
Elephas maximus bengalensis
Blainville,1845
印度象
Elephas maximus indicus
Cuvier, 1797
中华象
Elephas maximus rubridens
Deraniyagala,1950
苏门答腊象
Elephas maximussumatranus
Temminck, 1847
锡兰象
Elephas maximus maximus
Linnaeus, 1758
马来象
Elephas maximus hirsutus
Lydekker, 1914

种群现状

亚洲象现仅分布于与缅甸,老挝相邻的云南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繁殖率低,因此非常容易灭绝。


亚洲象

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不多,1980年调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80头;江城(中老边境)20头;云南西南南部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10头;中国亚洲象总数约200~250头。尼泊尔50~90头,不丹60~150头,印度17310~22120头,孟加拉国200~350头,斯里兰卡2700~3200头,柬埔寨2000~3000头,马来西亚1300~3000头,印度尼西亚2900~5500头。全部分布区内的总数为34470~53720头。

199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亚洲象仅存180只。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

2024年3月3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经过多年保护,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亚洲象野外种群从20世纪90年代的150多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

保护计划

1.越南

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越南分支在其印度支那计划下和越南政府合作,对越南大象的分布和现状进行定位、评估。它们的这一计划在全南(QuangNam)和达克拉克(DakLak)两省进行。根据在两省的调查,和对其它地区大象状况的重新评估得出的结果,研究人员估计大象的数量不超过150头。鉴于这一情况,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目前正重新制定越南象保护计划,并在考虑如何将这一计划和较大的苏门达腊大象保护项目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苏门达腊保护行动现正在进行中。

2.苏门达腊

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和LIPI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实施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确立的项目。旨在保护苏门达腊岛上现存的大象,防止森林进一步退化、偷猎和人象矛盾对大象的破坏性影响,并监测大象的种群数量。该计划还将把大象作为标志性物种,以保护苏门达腊森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计划的进一步目标是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培养印尼本国的专家。计划将把重点放在这一地区最优等的大象种群保护上,形成函盖全岛的保护计划并制订对大象的经营管理计划。

3.数据库

从1995年起,亚洲象保护委员会(AECC)一直在对4个大象保护区的森林系统进行调查,搜集实地数据和统计资料(见AECC1995年和96年提交给麦克阿瑟〈McArthur〉基金会的报告)。它还为寻找实际对策提供方便。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描绘大象和人类发生冲突的区域,输入和农作物播种范围有关的数据。这将大大帮助人们设计大象隔离障碍系统,防范大象与人的冲突。根据植被和生态特征划定的高质量象群栖息地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建立大象保护区。通过输入本地生物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数据还能帮助人们在确定优先生态区时纳入和大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数据库为评估大象的栖息地及其种群状态,对空间与数量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确定大象种群优先保护的对象。它帮助决策者和自然保护规划人员根据保护的优先顺序制定保护战略、分配保护基金。

4.印度

在印度,大象破坏庄稼的事件屡有发生。印度各地都有报道说,在大象保护区周围,农田遭践踏的情况愈演愈烈。80年代中期,卡纳塔卡省开始对损失的作物和人员伤亡给予金钱赔偿。赔偿金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损失的价值,被农民们视为“象征性的安慰”。在克达古地区1992年~1995年,全部赔偿金的数额仅是实际损失的一小部分,而未经报告的袭击案例就没有得到赔偿。尽管在象群袭击时,农民们经常遭遇大象,但每年人员伤亡的数量都较低。该地区在过去6年里平均每年约有6次人员伤亡的情况。有证据证明克达古地区农田遭大象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尽管深受其害,大部分农民都认识到保护大象的必要,并认为象群有权拥有自己的栖息地。而小农户在种植季节往往损失严重,经常夜间还需要保持警惕,看护庄稼。

5.中国

为了缓解亚洲象因栖息地与人居环境重叠所致的人象冲突。2016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SEE诺亚方舟”项目在西双版纳州开展多方合作,在爱心网友和爱心商家、企业等的支持下,采取社区参与的保护模式,推动以亚洲象为旗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系统内自然修复,主要开展栖息地生境修复、社区生计替代、生态系统监测、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四个方面的工作。2016年至2023年,累计优化和修复超670公顷亚洲象栖息地,并且亚洲象保护方案收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项目操作手册》。

云南在2023年12月,制定了《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技术规程》和《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五项亚洲象地方标准,从2024年2月23日开始正式施行。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Endangered A2c)。

相关报道

2021年7月9日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构建局省共建协作机制,高质量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各项基础性工作。

2022年3月3日数据显示,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985年180头增至300头左右。

2023年12月,经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技术规程》《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等五项亚洲象地方标准正式发布,于2024年2月23日起施行。

2024年3月3日消息:亚洲象野外种群从20世纪90年代的150多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