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节:一场穿越百年的文化盛宴
绵竹年画节:一场穿越百年的文化盛宴
在四川绵竹,有一幅被誉为“绵竹版《清明上河图》”的珍贵年画——《迎春图》。这幅创作于清代的长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460余个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百年前绵竹城的迎春盛况。画中,县令身着朝服,乘坐彩轿,在文官、仪仗队和演艺班底的簇拥下缓缓而行;艺人们装扮成渔、樵、耕、读和八仙,随队而行;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高桩平抬、舞狮、耍龙灯等节目轮番上演,将欢乐与祥和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幅《迎春图》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绵竹年画节的源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绵竹都会举办盛大的年画节,以独特的民俗巡游表演再现画中的场景,让这份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5年1月22日,第二十四届绵竹年画节如期而至。一大早,绵竹城内便挂满了红灯笼,街道两旁人潮涌动,锣鼓声此起彼伏。上午9点,随着一声锣响,巡游表演正式开始。28个巡游表演方阵,1200余名演出人员身着华丽的古装,沿着预定路线缓缓前行。他们中有的扮演《骑车仕女》,有的重现《老鼠嫁女》的场景,还有的表演《九顶山韵》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
来自重庆的游客周思琪兴奋地参与其中:“巡游途中收到了春官发的春帖。这个是‘老鼠嫁女’,那个是‘骑车仕女’,我旁边好多人,太热闹了!”
除了观赏巡游表演,游客们还可以深入体验绵竹年画的魅力。在孝德镇年画村,60岁的村民殷坤琼正在“农闲堂”里专心作画。她已经在这里画了8年年画,收入可观。而在另一个角落,6岁的小游客李梓彤正跟着大人学习年画制作,她已经能在大人的指导下完成上色工序。
绵竹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称道。它以手工彩绘为主,色彩鲜艳明快,内容多样且富有生活气息。艺人们在绘制时讲究“深配浅、酽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的配色原则,使得画面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
如今的绵竹年画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产业振兴的机遇。年画村以“文创社区+大师坊”为载体,开发出1000余种传统年画及衍生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204万元,带动了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绵竹年画作为重要代表参与其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绵竹年画节,这场延续了百年的文化盛宴,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更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文化遗产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在生活中不断生长、不断焕新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