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田昭武院士:中国现代电化学创始人之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田昭武院士:中国现代电化学创始人之一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41020

田昭武院士是中国现代电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电化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和学术贡献,为我国乃至国际电化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教育家和管理者,他在厦门大学担任校长期间推动了学校改革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电化学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从1949年留校任教至今,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田昭武在厦大已从教七十余年。多年来,他勤学笃行、胸怀天下,始终坚持“继承、发展、超越”的教学科研理念,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发明专利近4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20项;他乐教爱生,始终心系国之重任,培养了一大批电化学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我国乃至国际电化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中国现代电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田昭武在实验室潜心科研。

“我喜欢科学,科学的魅力就是创新。”这是田昭武常说的一句话。上世纪五十年代,电极过程动力学在国际化学界兴起,但国内尚处一片空白。田昭武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意识到这是未来化学发展的核心之一,于是毅然投身电化学研究。1955年,田昭武结合讲授“物理化学”中的心得与卢嘉锡联合署名发表第一篇论文《一个含有三个常数的气态经验方程》(刊发于当时国内最权威的《化学学报》上),到1957年他独立发表电化学研究论文《自催化电极过程的理论分析》,仅仅相隔两年时间,田昭武实现了研究方向的重要转折和成功突破,科研之路首战告捷。“科研上,刚刚出来的新事物,更具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研究。”田昭武说。

田昭武是科研源头创新及学科交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方面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田昭武早期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传统电化学的各个方向,如自催化电极过程理论、燃料电池多孔电极过程理论、腐蚀电化学、光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等。

1974年,“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台比较大型、综合性强、集成电路化的电化学测试仪器。仪器零部件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其主要功能和某些技术指标甚至超过了国外进口的同类仪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田昭武将其无偿交付工厂批量生产数百台,并提供给全国电化学同行使用。1978年,该仪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多年来,田昭武“驾驭”着理论、应用、研究方法和仪器“三驾马车”驰骋学术领域。1984年,田昭武在掌握理论和实验方法基础上,总结多年研究成果,写出专著《电化学研究方法》。该书成为国内电化学研究生及广大电化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教材或参考书,是中国电化学科学经典著作之一,获评为优秀图书。1986年,在蔡启瑞和田昭武、张乾二等的推动和组织下,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通过论证并获批建设,这是我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昭武任首届主任。经过田昭武和多代厦大人的努力,该室电化学部分已成为全国电化学最重要基地之一。

1988年,田昭武与吴浩青、查全性二位先生联名倡议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1995年,在田昭武的努力下,国际电化学会第46届年会在厦门举行,他担任年会主席,这是国际电化学会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参会总人数、外宾人数以及规格均创历史之最。次年,他当选为国际电化学会副主席。2011年,他被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电化学界最高荣誉——“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田昭武在研讨班上授课。

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田昭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蜡烛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也照亮了自己,在烛光里往往能获得新思、新悟乃至科研的灵感。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并非是任务,而是教师的本职。

双肩挑担是报效社会的机会

1982年,田昭武出任厦大校长,这被他称为不期而遇的“重担”,他一扛就是八年。

“是重担,却也是报效社会的机会。”田昭武当任校长的八年期间,他行政、科研、教学“一肩挑”,以一名科学家的睿智,科学管理学校,推动学校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教学、科研、基建等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5年,时任校长的田昭武主持召开学校工作会部署工作。


1982年,田昭武与法国尼斯大学校长阿扎罗教授签署两校合作协议。

这八年,田昭武跟上国家“面向世界”的脚步,创办涉外经济、政法、新闻传播、海外教育学院等新院系;成立了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4个科研机构;配合国家现代化建设,兴办了技术科学学院、厦大出版社等。1986年4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院试办院校。同年8月,学校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行“三学期制”和“双学位制”,开启了新式“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年轻教师队伍,破格提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努力争取优秀学者来校工作,设立第一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在他的带领下,厦大逐渐探索出一条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2013年,田昭武在第二届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上做报告。

作为厦大的老校长,他始终爱生如子。2009年,他发起并捐资设立厦门大学“田昭武学科交叉基金”,鼓励科研创新及学科交叉研究。2017年,又设立了“田昭武教育发展基金”,每年面向全校颁发“清寒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学生。此外,每年春节,田昭武还总会以匿名“红包”的方式为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生送上温暖和勉励。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田昭武捐款1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这笔款也是厦大师生员工中个人捐款数额最高的一笔。捐款后,他再三叮嘱:“我只是聊表心意,不要宣传。”

在田昭武看来,人生价值是一个分数值,取于社会为“分母”,回馈社会为“分子”。所以他说,“我还要继续努力,一方面做些实际的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尽我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把我的人生价值的分子尽量做大。”

人物名片


田昭武,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现代电化学创始人之一,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84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国际电化学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校长、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福建省科协主席,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20项。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获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2018年获评福建省第五届杰出人民教师。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