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女厕排队难题如何破?专家:每增1-2个厕位可减少三分之一等待时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女厕排队难题如何破?专家:每增1-2个厕位可减少三分之一等待时间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5320771_122162337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76371
3.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37905
4.
https://blog.csdn.net/qq_40820496/article/details/136411768
5.
https://www.sohu.com/a/804028209_163278
6.
http://paper.people.com.cn/mszk/html/2024-02/05/content_26042180.htm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80%A7%E5%BB%81%E6%89%80
8.
http://www.sunpn-sz.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73
9.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msgc/202404/t20240430_476154.htm

在商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女厕门口排起长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这一看似平常的现象,实则折射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据统计,85%的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需要排队,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远不止是简单的供需失衡。

01

数据揭示:女厕排队背后的性别差异

研究显示,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两倍以上。正常情况下,女性如厕需要3-3.5分钟,而在生理期或孕期,这一时间可能延长至男性平均如厕时间的四倍。这意味着,如果男女厕位比例为1:1,女性的等待时间将远超男性。

然而,现实情况更为严峻。在许多公共场所,男女厕位比例并未达到1:1,更不用说2:1的合理比例。以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为例,41%的女性表示经常或偶尔需要排队上公厕,其中65.2%的女性一般要排队1-5分钟。这种差异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尤为明显,如机场、火车站、旅游景区等。

02

专家观点:每增加1-2个厕位,等待时间可减少三分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无锡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武洲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通过合理增加女厕隔间数量,可以显著减少女性等待时间。具体来说,每增加1-2个厕位,女性的平均等待时间就能减少三分之一。

这一结论并非空穴来风。武洲团队在江浙沪地区试点无性别厕所,从2015年开始为男性配备独立的小便厕间,将有限空间尽量多分配给女性做隔间。在旅游景区、城市街道普及推行无性别厕所。这些实践都证明了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有效缓解女厕排队问题。

03

实践案例:昆明长水机场的创新尝试

昆明长水机场的案例为解决女厕排队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机场设置了全女卫生间,并在通道入口处设置温馨提示,明确告知男性前往其他楼层的厕所。这种设计不仅有效缓解了女性排队问题,还通过清晰的指引避免了走错厕所的尴尬。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水机场的女厕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设置蹲坑和马桶两种选择,方便腿脚不便的人士;在门口设置屏幕显示坑位使用情况,提高使用效率。这些细节设计体现了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入理解。

04

问题根源:设计思维的局限与性别观念的影响

为什么这样一个可以通过简单设计优化解决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武洲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厕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女性如厕排队问题。很多公厕在盖房子的时候,设计师根本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只管盖两间一样大的房子。”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两个深层次问题:

  1. 设计思维的局限:许多设计师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往往更关注外观的美观、材料的高档,而忽视了最本质的功能需求。正如武洲所说:“他们给政府领导看的设计图,只管效果图漂不漂亮,颜色好不好,是否高大上,预算上是否合适。但其实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

  2. 性别观念的影响: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往往默认使用者为“标准男性”,忽视了女性的特殊需求。例如,许多商场只在女厕设置婴儿座椅,而忽略了带孩子的父亲的需求。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不仅体现在厕所设计中,更折射出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固有认知。

05

改进建议:从政策到设计的全方位优化

要解决女厕排队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定、设计思维到社会观念的全方位优化。

  1. 政策层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人流密集场所男女厕位比达到1:2或2:3。同时,加强对公共厕所设计的监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需求。

  2. 设计层面:设计师需要转变思维,将功能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在设计前充分调研使用人群的需求,避免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功能。

  3. 社会观念: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推动无性别厕所和家庭卫生间的普及。这不仅能解决排队问题,还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4. 标识设计:简化厕所标识,避免过度抽象化。特别是在商圈等人员流动大的场所,应优先考虑标识的清晰性和识别效率。

  5. 设施配置:在追求“高端”的同时,也要考虑实用性。例如,商场在设置坐厕的同时,也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蹲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女厕排队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性别平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规划,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让城市公共设施真正服务于每一个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